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二四零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十)

第二四零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十)(3/4)

多的培训,直接就可以把纺织作坊、或者南通地区的家庭铁轮织布机的包买模式,直接移植过来。
    黄河无人区的工程,也算是完成了演练。
    于男性,数年的河道挖掘、湖堤修建等,使得他们逐渐拥有了一定的组织力,并且熟悉了众人劳作的模式。
    于女性,数年的纺织生产组织统一售卖,使得她们也拥有了一定的组织力,并且熟悉了聚在一起纺织、卖手腕赚工资的模式。
    这些人移民至此,前期的开拓也就相对容易了一些。
    这背后当然是血腥残酷的,即便说大顺在黄河问题上,已经算是封建王朝的天花板了,尽可能减轻了痛苦。
    但世界已经被帆船联系在了一起,黄河无人区这件事上大顺这边减轻的痛苦,某种程度上,也是靠着苏拉特、达卡、加尔各答、兰开夏等地纺织工的累累尸骨做了缓冲。
    当这一批下船的人中的一部分,开始走向谷地种棉花时。
    基本上,刘玉在扶桑的布局,也就大致结束了。
    …………
    如无意外,几年后,整个扶桑地区的场景,应该是这样的:
    在新益州:
    因为大石山脉的阻隔,西海岸的商品很难越过山口和新益州进行贸易。
    新益州依靠着毛皮人参贸易、北美大河和密西西比河的航运,面向的是大西洋方向的市场。
    酿酒、粮食、亚麻和羊毛纺织、煤矿、高炉铁,这些产业开始吞噬北美大西洋方向的市场,并不断地容纳更多的迁徙者。
    因为这些产业,需要工资劳动者,而这里人口稀缺,终究还是需要从大顺拉人过来。
    在枫林湾:
    良好的气候、国有土地的份田家庭农场购买政策,使得这里成为安置移民的终点。
    所有来到扶桑的移民,如果不是第一时间越过山口去新益州的,那么最终都会选在这这里购买自己的土地,成为一个自耕农。
    或许,不久之后,北部苦寒地区又发现了金矿,于是新一波的淘金热,以这里为出发点。但这已经无法带动更多的移民,因为金山那就有许多成手的淘金者。
    正如刘玉当初所计划的那样,金山在一次次火灾中被焚毁、又被重建。
    这使得枫林湾的木材加工产业,迅速成为了城市的基石。
    由木材加工业、粮食基地等产业链发展出的造船业、运输业,使得这里成为大顺的扶桑殖民地造船业中心。
    而这里安置的广大的自耕农,也使得枫林湾,成为了重要的贸易港口。
    本地的粮食、牛马、木材、毛皮、酒类等,都要在这里交易。
    南部的盐、纺织品、硝石等,也需要在这里交易。
    在金山:
    金矿的开采,很快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十余万人口的城市。
    这里急需的粮食、木材等,依靠着枫林湾的商船,运送到这里。
    商船回去的时候,载着这里的盐、棉布,完成一个基本的循环交易。
    谷地的棉花种植业,发展起来了,有利可图了。
    扶植起来的大地主们,成为了这里的种植园主,每年都需要从大顺这边雇佣便宜的契约工。
    每年到了摘棉花的季节,大量矿工的妻子,会来到这里做季节工,摘取棉花。
    轧花机的使用,使得棉花和棉籽的分离效率大为提升。
    这里良好的气候,使得这里的棉绒长度极佳。
    大量的棉花,被输送到了金山,那里成为了整个南北美洲西海岸的纺织业中心。
    大量的女性,在这里从事棉纺织业。
    鲁西地区的土布,本来就很粗很厚实,非常适合劳作穿,改良之后,尤其是适合作为矿工的衣服,因为粗实厚重。而这里的移民,本来又基本来自鲁西,于是这种布成为了劳作者、金矿工人、垦荒者的最爱。
    这里生产的棉布,除了供应本地的矿工,也供应给北方的枫林湾的自耕农,因为那里无法种植棉花,类似于大顺对东北地区的棉布贸易。
    更多的棉布,则通过货船,运送到南方。
    在墨西哥,于当地市场进行贸易。
    在巴拿马,通过狭窄的陆路,穿越到大西洋,甚至开始和大顺本土参与三角贸易的棉布发生了冲突。
    在智利,这些棉布被交换成硝石、鸟粪石、或者铜块。这些硝石、鸟粪石,又通过运人来的船,运回去,成为大顺胶东、京畿、苏北、苏南等先发地区的肥料。
    于是,一个横框太平洋的新三角贸易,大大降低了运人的成本。
    商船在威海或者胶州湾,装满人口。
    将人口运送到金山,或者去挖矿、或者去种棉花、或者去织布、或者去摘葡萄。
    运人船卸了人,再装上金山的棉布、葡萄酒等,前往南美的智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