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二四零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十)

第二四零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十)(2/4)

资本又不傻。
    所以,以大顺这个封建王朝的水平,此时也只能在这里尝试财阀制。
    即由大顺朝廷先出资,建起来一批棉花田、纺织厂,也算是以工代赈,解决占用黄河无人区的问题。
    等到建起来、起步之后,则直接出售给私人,扶植财阀寡头,由他们控制这里的棉花田、纺织业、金属加工、采矿、金融等。
    这些人,可能是军功贵族、可能是皇室子弟、可能是皇商、可能是作为皇帝的封赏——至少,让这里的“封地”有意义。否则的话,军功封地,封一片数万里之外的荒地,那是无意义的。
    将来他们是被百姓推翻也好、是进化成军国容克封建财阀也罢、亦或者是保持这里浓厚的封建残余,那不是现在能管的,最终还要看北美西海岸的人民自己了。
    当然,也可能得靠大顺本土这边。说不定将来天翻地覆,最终要解放全天下,也未可知。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目的是移民,而且是尽可能多的移民。
    在实学的激进派设想的那一套基本不现实的情况下,这种办法或许就是相对来说最效率的。
    也是理论上最符合资本论的——虽然,是逆练的。
    正如老马所批判的:在欧洲,劳动者虽然自由,但却天然地隶属于资本家;而在垦殖殖民地,则必须以人为手段,来创造这种隶从。
    刘玉所有在扶桑的政策,都是围绕着这个来的。
    老马说:一个黑人就是一个黑人,在一定情形下,他能成为奴隶。离开这种情形,他就不能成为奴隶。
    一架纺棉机就是一个纺织棉花的机械,在一定情形下,它能成为资本。离开这种情形,它就不成资本。
    正如黄金本身不是货币……资本是一种社会的生产关系,一种历史的生产关系。
    这里的关键,是“情形”。
    而刘玉在扶桑的政策,就是创造这种情形,利用国家的强力手段,而不是依靠自发的积累兼并分化人口增加等,强行创造出这种情形。
    靠自发积蓄、兼并分化、人口增加等,不是不行,而是太慢。
    他等不及。
    他要使得一个华北的华人,在这种情形下,成为在扶桑被剥削的雇工;使得荒芜的金山谷地区的土地,在这种情形下,成为一种可以攫取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料。
    并且确保,资本能够在这些华人雇工的身上,榨取出远超过船票和八年衣食的价值。
    且,在支付了船票和八年衣食后,所榨取的剩余价值的年均收益,要大于在大顺囤地、买地、租佃的投资回报所得。
    而要做到这一点,西班牙是关键。
    因为西班牙早走了二百年,人口足够支撑起一个市场,且西班牙早年作为世界货币的发行者,完全没有把本国工业发展起来。
    西班牙的南美,就是能做到这一点的市场。
    如果不能,那么就需要军舰、士兵、大炮,逼着西班牙接受贸易。甚至,扶植南美的大庄园主、混血人等,从母国分离,从而经济控制、倾销商品,完成最后一跳。
    当然,也包括大顺对硝石、铜矿、鸟粪石的需求,促进南美西海岸的繁荣,从而扩大市场——甚至,如果西班牙缺乏人口和劳动力,大顺也不介意让禁教后的天主教徒,作为“契约长工”,被运到智利的硝石矿和铜矿上。
    而现在,依靠着一战和直布罗陀、吕宋、关税等问题,暂时还不需要彻底让西班牙接受自由贸易,前期这点生产力还不愁卖不出去。
    现在要做的,便是依靠国有的资本,对谷地进行投资,先把产业框架搭起来。将来直接私有化,扶植财阀,贱卖或者“赏赐”给要扶植的财阀、寡头、军功贵族等。
    如果不能搞清楚大顺本土和扶桑垦殖民地的区别,那么是不可能完成快速移民的事业的。
    这两者的区别,老马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两边所要创造的“情形”、所需要达成这个“情形”的条件、所要为这个“情形”所补足的东西,是不同的。
    分不清楚这种不同,也就必然会失败。
    甚至可以说,任何幻想着依靠小农垦殖来完成北美华人移民的,在这个时代、在这种交通技术的限制下,是绝无可能的,也是根本支付不起这巨大的成本的。
    于是,这一波移民中的一部分,并不是都去金矿干活。
    而是,有一部分人一下船,就直接被带到了适合种棉花的、距离海岸线稍远一些的地方。
    纺织厂倒是不急。
    因为刘玉对黄河无人区的政策里,有一条是组织女性进行棉纺织业生产,依靠对孟买、苏拉特、达卡等地纺织业的毁灭所空出来的西非市场、或者叫三角贸易市场,来减轻征走土地挖河的生存困境。
    移民到这里的妇女,都是会纺织的。
    只要那边的棉花种出来,第二年移来的百姓,根本不需要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为人师表(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