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三十二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 下

第三十二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 下(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棉花等问题,大顺的松苏地区,早就到了要免原材料进口税、甚至也早已经闹完了“谷贱伤农的《谷物法》”问题了。
    所以事已至此,大顺没啥可学的了。
    而中国,就不得不自己尝试着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并且在未来的“国际法”、“近代社会的普遍共识”的塑造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话语。
    大顺已经错过了一个时代,所以航海术语只能是北偏东、南偏西,而不能是东北、西南这种更符合这边的用法。
    但现在,最起码一点,本初子午线在哪,总要争一争吧?红十字会这样的救死扶伤组织叫啥名、用啥旗,得争一争吧?国际法的创立,新世界秩序与格局的体系,也得争一争吧?
    这都是最起码的东西。
    也注定,会和历史上的近现代的很多东西,完全不同了。
    故而刘钰再一次提醒了太子,师夷长技,可以。但你得明白,其中的缘由、深层次原因,到底是啥。
    抱着个圈地运动,就担心中原出现圈地运动,刘钰就必须得给太子讲清楚,圈地运动和土地兼并的区别。
    以及大顺有了辽东、南洋、印度这三个原材料产地之后,中原核心区的圈地运动已经根本不可能出现了。
    以及蒙古、东北的棉布市场被松苏棉布提前占据之后,就算修了铁路,历史上铁路修好之后,河北地区,尤其是保定、高阳的棉纺织业发展,也绝不可能出现了。
    高阳棉纺织业的发展,和闯关东、走西口、垦蒙,关系巨大。但与现在,他起步晚了,松苏集团已经占据了市场。
    河北地区的棉花种植产业发展,和印度是英国殖民地有直接关系,导致棉花价格一升再升,拿不到印度的棉花,但是大量的廉价倾销的棉纱促进了织布业的发展。
    显然,这一切,都改变了。
    以及伴随着东北大豆种植业的发展,和与沿海华东地区的深度绑定。就算修了铁路,历史上的河南地区的油料作物发展,也不可能出现了。
    因为原本历史上河南的油料作物发展,源于欧洲对油料的需求,包括头油,以及战争工业所需要的油脂。而且那时候东北的大豆产业还没有全面发展起来。
    但现在,显然也不同了。
    唯一可能产生巨大影响的,也就是江汉平原的纺织业,可以快速发展起来。因为印度和爪哇的棉花质量好、大顺完全控制,价格便宜,以输入棉花和棉纱的方式,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与东亚土地制度相配套的家庭型铁轮飞梭织布机,会让江汉地区有一波早期工业化的机会。
    而面向的市场,则是很早之前刘钰盐政改革时候就已经打好的基础。
    盐政改革重新划分了盐区,川南工业的发展,使得湖北地区用的是川盐。
    也就是川盐入楚问题。
    川盐入楚,回去不能空船,那么江汉棉布即可入川。
    川盐资本,是大顺当年西征时候发了财的陕西资本集团为主,那么江汉的棉布也一样可以入陕甘。
    四川不怎么产棉。
    陕甘也不怎么产棉。
    西域可以产棉,但是基建太差,道路不行,运河更不用提根本没水,运出来能把裤衩赔进去。
    故而,江汉平原,算是这一次蒸汽机进步、铁路、以及应该不远的蒸汽船连同长江水道的最大受益者。
    至于别的……说真的,在刘钰看来,以大顺的视角,过了信阳往北,只怕铁路的出现,也就是个方便逃荒、赈济的工具。
    除了煤炭开采、沿线车站的工商业能有所发展外,真正巨大的影响,基本看不着。可能养鸡的能多点,方便在火车站卖茶叶蛋、卖烧鸡。
    哦,可能能对盐政产生点影响。
    长芦盐、山西盐,能把淮盐彻底赶出河南、安徽西北部了。这个,就看长芦盐和山西盐,谁的背景大、谁的门子硬了。
    所以,皇帝也好、太子也罢,其实无需担心太多。他们担心的很多事,是不必担心也不太可能出现的。
    当然,以另一种视角来看,那就不一样了。
    京汉铁路的铁路工人、沿途的矿工;如果再配上纱厂女工、印刷厂的识字的印刷工人,基本上这个时代最有天然组织力的一群人,就可以踏上历史舞台了。有些小册子,也就真能有人读懂了。
    显然,刘钰不会和太子讲这个视角。
    于是也就破天荒地,刘钰第一次讲一件事,竟然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了。
    太子听刘钰说完这些全部的好处,只觉得听的头皮发麻、浑身颤抖。
    他是万万没想到,一条铁路,里面的门道竟有这么多,以及会产生这么多的影响。
    本来,在他爹那,他听到关于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为人师表(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