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八四三章 多歧路,今安在 二

第八四三章 多歧路,今安在 二(4/4)

便可以感受到之前的幻灭。
    本身就是附庸文明,大顺得国又非夷狄,朝鲜国的儒生没有属于自己的包袱,所以丢弃起来其实比大顺这边的儒生更快。
    因为在江苏,尤其是已经完成了改革,痛苦的转型期已经过去的江苏,他觉得,老师的担忧,好像有点过于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杞人忧天。
    天朝尚且如此,似也并无问题,老师所担忧的一切,都已经在松苏上演,并无问题。
    或者,即便有问题,好像也不是不能解决。
    看起来,松苏的转型就很“简单”,也就五六年的事。
    实际上,他是大错特错。
    松苏转型其实一点都不简单,也根本不是五六年的事。
    往远了说,当长江突破山峦,冲出这片三角洲入海口、深邃的江面贯通从湖北到松苏水道的时候,就已经在打基础了。
    往中点说,当黄道婆从遥远的海南带回了棉花纺织技术、当大明征收折色本色促进了纺织业交换发展的时候,就已经在打基础了。
    往近点说,当大顺开始兴造舰队,夺取南洋,彻底不用担心西洋军舰直插镇江截断漕运的时候,就已经在打基础了。
    看着转型好像是五六年、最多二十几年的事。
    实则哪有那么简单?
    要真是这么简单,孟松麓所处的事功派,早就解散了。
    他们并不反对江苏此时的富庶与成绩。
    但很清楚转型的痛苦,以及别处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完成这样的转型。
    这些最关键的东西……孟松麓知道。
    但孟松麓没说。
    最多只是说了句均田仍为天下第一仁政。
    甚至都不是在说均田是天下第一仁政这件事本身,而是在争论这是弱水之桥、还是圣道彼岸,这种纯粹理论性的东西。
    孟松麓知道却不说,这是耐人寻味的选择。
    可以说,是因为权哲身不知道,也没问,所以孟松麓不说。
    也可以说,是孟松麓知道刘钰开始鼓吹粮食够吃论之后,意味着什么,但他不想说,压根不想告诉眼前的人。
    至于,是觉得江苏的路是对的,那些是可以承受的代价?
    还是说,因为他并不觉得过程是对的,但觉得这样有利于大顺,于是压根避而不谈,不问不答,隐约觉得这种霸术的对外扩张模式可以接受?
    毕竟,细究起来,孟松麓知道,权哲身如果不知道他自己不知道什么,那么就不会问。
    于是两个同是实学派儒生的人,在互相送别之际,各怀心思。
    高谈阔论,指的就是孟松麓那种说话方式。
    高到讨论均田这个天下第一仁政,到底是桥,还是岸。
    却决口不提怎么均、不均的后果、以及均的困难。
    他知道那些不高的、踏实的东西,但他此时选择不说。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选择不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为人师表(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