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八三七章 最后的布置 二

第八三七章 最后的布置 二(1/3)

    话只是寻常的话。
    但话里面所描绘的场景,着实吓人。
    但孟松麓也知道,刘钰不是在危言耸听。
    废弃运河的影响,其实至今只有江苏一省完全消除了,靠的也是几十万的闲民雇工转型,和急剧扩张的对外贸易。
    从京畿到皖北,废运河的遗留问题,只是被压住了,可并没有被解决。
    农民起义很可怕。
    农民起义里面,掺上工商业者、河运漕工,那事儿可就更大了。
    黄河决口这个事,伴随着海运兴起,已经不需要讳疾忌医。
    大顺的选择,其实也真的很有限。
    刘钰说,或者朝中很多人说,运河废弃,兴于海运,则淮河可治。
    敢说这些话的人,庙堂之上、江湖之远,加起来不下一万。
    可,要说我能根治黄河……
    敢说这句话的人,大顺一个都没有。
    治不了。
    这是个现实。
    江苏已经是天下财税之半。
    淮南垦区提供了大顺第一的长绒棉产量。
    徐州煤与松苏工商业的密切关系,工商业与朝廷赋税的密切关系。
    这些非常现实的东西,也如刘钰所言:当运河被废弃的那一刻,保北不保南的传统黄河水灾政策,就宣告结束了。
    大顺不会选择让黄河向南泛滥的。
    海运兴起,使得大顺朝廷与松苏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海运兴、钱财到位,粮米到位,那么镇压也好、赈济也罢,都有操作空间。
    这句话说得不需要那么直白。
    潜台词就是,如果黄河从河南决口向北,朝廷或许会默许其夺济水入海,而不是琢磨着复黄河故道。
    而这些年刘钰的改革,江苏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得大顺对于黄河决口的善后政策,其实有了一定的倾向性。
    关东地区,辽河平原,可以提供上百万人的粮食所需。
    别的不敢说,高粱米管够。
    而放弃保北不保南的政策,也就意味着灾民基本出现在河南北部、鲁西南、鲁西北、冀东南。
    这些地方的人,如果朝廷有心,可以组织他们闯关东。
    辽河流域,是资本所喜欢的地方,因为那里可以种植商品化的大豆。
    而辽河运输线之外的地方,还有大量的土地。
    凭借这些年江苏把辽河流域拉进商品化生产的体系中,作为大豆换茬副产品的高粱,可以提供一定的移民粮食。
    这种大方向,使得“移民”这件事本身,成为了解决黄河灾后问题的一个优先选项。
    “移民”是优先选项。
    往哪“移民”,只是这个优先选项的下属选项。
    一旦事情真的发生,如果美洲西海岸有一定的移民基础,那么往美洲西海岸地区移民,也就成为一个不算太奇怪的言论。
    当然,前提是,那里真的能提供粮食,维持移民的前几年生存。
    其实刘钰即便说的这么郑重,依旧还隐藏了诸多东西,隐藏的这些东西,整体上还是对朝廷的不信任导致的。
    他宁可相信可以引导资本的力量,也不是很相信封建统治者的觉悟和良心。
    因为用不着黄河决口这件大事,现在岭南地区的工商业被刘钰一脚踢翻,遗留下诸多的问题,封建统治者若真有国族觉悟和良心,就该组织移民去南洋了。
    但现在为止,并没有做,而是采取不断镇压小规模起义的方式,因为更便宜。
    黄河真要决口,能影响封建统治者做出“良心”的移民举动的缘故,更大程度,是因为晋东南、鲁西北、鲁西南这些地方,距离京城太他妈近了,怕出大事。
    所以,移民美洲西海岸,占坑这件事,刘钰更愿意去引导资本的力量,而把朝廷的力量视作一种附加选项。
    既然要依靠资本,那么就需要为资本创造舒服的环境。
    黑人奴隶在东海岸,很昂贵。
    但此时在西海岸,一文钱不值。
    因为在东海岸,一个奴隶,每年可以创造130元的价值。
    种出来的东西,是依靠欧洲市场销售的。
    奴隶主,不是闲着没事干买些奴隶,来当封建庄园主搞自给自足的。这么搞的,是西班牙殖民地;北美殖民地是市场化的。
    现在对大顺来说,情况更特殊。
    大顺资本尝试过往西海岸移民,结果是失败了。
    因为物质基础、法律条件、土地控制这些东西,不能复制过去。
    到了那边,压榨的狠了,百姓就起义逃亡。
    压榨轻了,资本会发现自己在做慈善。
    现在,维系大顺在美洲西海岸开拓的,不是拓展民族生产空间之类的宏伟理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