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143章 寒门士子

第143章 寒门士子(1/2)

    夏允彝和陈子龙对视一眼,然后同时说道:“臣等已然想清楚了,就以此身付华夏、付宗庙、付社稷,虽百死亦无悔。”
    “好,入列吧。”崇祯欣然点头。
    夏允彝和陈子龙便昂然走向旗门后列队的士子。
    包括先一步入列的夏完淳,列队的士子再次齐齐抱拳作揖,表示对夏允彝和陈子龙他们俩的欢迎,夏允彝两人也是长揖回礼。
    礼仪,配上襕衫以及人物,有一等莫名的风雅。
    不得不说,华夏的古礼真比握手之类的好得多。
    这个时候,又有两个士子站到崇祯跟前,说道:“草民等也愿入此门。”
    崇祯照例又询问两个士子:“你们听好了,一入此门从此便不再自由,朕要以军规军法对待尔等士子,你们可想好了?”
    军规军法?两个士子略有些犹豫。
    崇祯也不生气,摆摆手说:“既然没想好,就暂且到一边去想清楚了。”
    那两个士子灰熘熘的走到了一边,看着旗门后列队的士子,有些羡慕,但是也难免有些犹豫,内心陷入到了巨大的挣扎之中。
    ……
    远处士子中间,一群官宦子弟也在犹豫。
    方以智皱眉道:“你们几个倒是给个准话,这个生死门咱们进是不进?”
    “要我说,此门绝不能进。”侯方域说道,“我辈士子身份何等之清贵,圣上又岂能以对待丘八厮卒之军规来对待我等?此实有辱斯文。”
    “朝宗兄此言大谬。”顾杲摆手说,“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认为圣上此举是为磨炼我等,而非真要拿吾辈士子当成丘八厮卒驱驰之。”
    “子方兄斯言也,深合吾意。”吴应箕一拍折扇说道,“吾当附骥其后。”
    侯方域的脸色瞬间变得难堪,因为一向以来,复社中公子都是唯他马首是瞻,可是现在顾杲却公然对他的意见提出质疑。
    更让他生气的是,吴应箕居然也是支持顾杲。
    陈贞慧却皱眉说:“我却以为朝宗兄说的在理,毕竟现在我等也颇受内务府副主事马大人之器重,就算是不入此生死门,不追随圣驾北上,也一样可以在留都呼风唤雨,如此又何必入此门,将自身置于危墙之下?”
    好嘛,一向亲密无间的公子哥终于出现了裂痕。
    这也是复社领袖人物之间第一次出现严重分歧。
    可以预见,复社这个在江南文坛有着特殊影响力的团体,已经处于分裂边缘,估计今天就得分崩离析。
    ……
    崇祯其实早就注意到了这边。
    不过,被侯方域、陈贞慧他们这些世家公子哥视为江南文坛扛鼎社团的复社,却根本不在崇祯的视野范围内。
    从始至终,崇祯就没把复社当回事。
    历史大势,浩浩荡荡,绝非区区一个社团萌芽、一群连生死都没有经历过的世家公子所能够左右扭转。
    复社距离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社团,还差得远。
    这不,眼下还没到真正的生死关头,身为复社领袖的公子哥群体就开始分裂。
    至于此前加入复社的那些寒门士子,自打来到南京,几乎从来不在人前提及自己的复社成员身份,这些士子其实已经脱离复社。
    关于世家子弟和寒门士子,崇祯和马鸣騄曾经有过一次深层次的探讨。
    马鸣騄更加看好顾杲、吴应箕、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及郑森等官宦子弟,认为这些官宦世家子弟不仅有人脉,而且自幼跟随在父辈身边接受熏陶,所以处事的能力以及看问题的眼界都要胜过寒门士子。
    寒门士子大多没见过什么世面,看问题的眼光就难免狭隘,甚至偏执,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常常也难如人意。
    所以培养官宦世家子弟的价值明显大过寒门士子。
    但是崇祯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像眼界、处事能力这些都可以通过历练获得,但是意志品质这种东西却很难通过历练获得。
    官宦世家子弟之中也有意志品质出众的,比如郑森。
    但是总体上,官宦世家子弟的意志品质是很堪忧的。
    反观寒门士子,因为从幼年起便要承受苦难的磨炼,这种苦难的磨炼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烙印,也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烙印,使得寒门士子对于艰难以及困苦的承受力远远胜过世家子弟。
    比如说读书,世家子弟也有天赋出众者,但是他们大多熬不住圣贤书以及八股文章的枯炽乏味,因此把天赋用在了散文诗词甚至于谱写曲本上,这也是因为他们衣食无忧,所以不需要通过科考来改变人生。
    但是寒门士子则不同,因为他们只有通过科考才能改变人生,所以就只能咬紧牙关埋头苦读圣贤书,然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