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派出了不少说客,最后军方可能碍于面子,还是采购了一批,当做步兵支援武器使用,至少别的反坦克炮还要牵引,而铁壁突击炮自己能动不是?
与之相反,威尔逊企业生产的步枪、手枪、手雷等单兵武器都很顺利地过关了,毕竟苏明能画出完整图纸,每个部件都和未来的经典一模一样,只靠工人都能造出来。
美国在参战前部队数量很少,只有大概8个正规师,加上14个国民警卫队师,大约不到六十万人,参战之后急速扩军到200万人,以后更是高达400万人,这些人都需要制式武器。
威尔逊企业这些年囤积的武器够多,可以说从29年开始就在准备,原本是打算支援天朝的,结果现在都多出来了。
在其它军工企业还在向军方承诺自己的产能,每月多少把多少把枪的时候,威尔逊企业凭借上百万把现货的优势直接碾压了他们。
当初英国内部对于部队换装美国武器颇有抗拒,因为他们的弹药口径和各个国家都不同,使用外国武器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军工产业。
但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后他们也没什么选择了,为了船只的负重考虑,撤回来的三十三万人基本都丢掉了轻重武器。
国内生产武器补充大概需要半个月,而且缺少钢铁和煤炭,产能跟不上,政策更是向着海军倾斜的,资源优先大建,这意味着本土有半个多月几乎不设防。
英国人组织了地方军团,很多年老的绅士们拿出了家中祖传的武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五十岁以上,使用着宝剑、马刀、弓箭这样的东西守卫家园,被称为‘老爹部队’。
所以问题来了,要么任由战士们用数百年前玫瑰战争时期的冷兵器,要么立刻换装美国人卖的武器,威尔逊企业还支持分期付款和实物抵押。
尽管这些武器一点也不熟悉,后续更是一大堆麻烦事,但无可奈何,假如不想像法国人那样跑到别国去组建流亡政府,那么必须接受美国人的‘帮助’。
战争时期有什么用什么,什么换装问题,训练问题,造成什么连锁反应,那都是政客考虑的玩意,军人是要在战场上和别人拼命的,有武器,武器好用才是最关键的。
这可不是后世的正常征兵,现在英国人都是在路上抓住一个人,告诉他女皇需要你,然后往他手里随便塞把什么武器,就可以上战场了。总之干掉一个就不亏,干掉两个就赚了,英国人已经输红眼了。
过些日子,毛熊那边也会变得差不多,士兵和军官的素质受到大清洗的影响太严重了,要不也不会被小胡子推到莫斯科。
法国的游击队就更别说了,现在是戴高乐求着别人把武器赊账给他,也只有苏明‘好心’地匀了点给他。
现在的英国缺少武器,缺少能源,缺少食物,什么都缺。
就连首相邱胖子每天也只能吃一块三明治,全靠雪茄和苦艾酒充饥,天天晚上饿得睡不着,号称每天工作二十三个半小时。
不过史蒂夫不知道这些幕后的花絮,他依旧羡慕地看着庞大的坦克,在他这个军事小白看来,体型越大的战争兵器自然是越厉害,而铁壁自行反坦克炮确实非常的大,此时银幕上足有二三十个士兵坐在上面,随着战车的前进打瞌睡。
路边也不知道是哪冒出个农民,从银幕上一闪而过,居然驾驶着毛驴车超过了他们。
史蒂夫的眉头皱了皱,这驴车跑得太快了,真是不注意交通安全啊
不过坦克上的士兵们眼睛都没有睁一下,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史蒂夫倒是很高兴,这说明美军的军纪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没看到坦克是在为毛驴车让路吗?
这些士兵们还都抱着一种新的碳酸饮料,橙汁口味的,据说营养更丰富,名叫大能量(big power)。
威尔逊先生喜欢用中文叫它‘大力’,还总说大力出奇迹之类的怪话,也是企业的新产品,作为军需品和压缩饼干一起配发前线。
史蒂夫曾经按照军粮包上画着的标准吃法,吃掉一块压缩饼干,再灌下一瓶大力,没一会就胃胀到吐了出来,惹得巴基哈哈大笑。
尽管威尔逊企业的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和军方的关系更是蜜里调油,但他从来没有想过通过威尔逊先生的关系上战场。
就连陌生的医生都阻止他参军,更别说熟悉他身体情况的威尔逊先生了,按照他的性格,自己如果告诉他说自己一定要参军,他很可能非常大方地去托熟人,把自己塞到华盛顿的总后勤部或者什么其它办公室,油水丰厚却一辈子用不上枪的地方去。
他不想那样,如果不能上战场,去保家卫国,那参军就是没有意义的。
就在他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电影院中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
在他前面几排有一个男人在大呼小叫。
“无聊!快些放电影啊!”
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