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二十七章 二所

第二十七章 二所(2/3)

骨一品,盐煎白肉一品,猪肉丝一品;素是烧茄子、溜白菜、炒面筋、烧豆腐。
    点心两品,象眼小馒头一品、蜂糕一品。
    汤一份,猪肉丝丝瓜汤。
    粥一份,老黄米粥。
    看着满满登登一膳桌,可能下筷子的不多。
    不是住在宫里,吃的就是宫廷御膳!
    皇子膳食,都出自各阿哥所的皇子膳房,由几位灶上妈妈料理。
    能被内务府选上当差的,自然手上有几分真功夫,可是还有一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每天固定的皇子分例,都是皇子膳房的人去御膳房支取。
    谁能想到,皇子每日分例如此简薄,猪肉六斤,鸭子十只每月,陈米一升二合,白面二斤,时蔬六斤,调料也只有盐、糖、甜酱、醋、香油这几种,还有葱姜蒜三样。
    如今多了舒舒这个皇子福晋,本应该也有分例,可昨日才进门,相应的份例还没下来,吃的就是九阿哥的例。
    “鸭子给刘嬷嬷,盐煎肉给崔谙达,肉丝嬷嬷与周嬷嬷用了吧……”
    舒舒见九阿哥面上带了嫌弃,迟迟不动筷子,就吩咐旁边的齐嬷嬷。
    刘嬷嬷是九阿哥八位保姆中的头儿,崔谙达是二所的领侍太监崔南山,今早出去“朝见礼”前都见过。
    几碗肉菜端下去,剩下的依旧不好动筷子。
    幸好这会儿功夫,小棠带了食盒进来了,带进来两碟子小菜,麻酱萝卜皮、凉拌木耳。
    舒舒饭量本就不小,今天一上午动的也多,就着两盘小菜,吃了半碟子小馒头,还喝了两碗老黄米粥。
    满人有吃老米的习俗,尤其是黄米,陈米算是上等。
    或许是有专门的存储技巧,并无陈米的霉味儿,反而比新米更粘稠。
    九阿哥跟吃药似的,半响才动一下筷子,简直被舒舒的食量惊到。
    等到撂下筷子,他盯着舒舒的肚子:“吃了这些多,你也不觉得顶?”
    舒舒想了想九阿哥的饭量,就两个象眼小馒头,也是惊诧:“爷就吃这几口,能顶饱么?”
    夫妻两人面面相觑,九阿哥道:“我的食量就是如此……倒是你吃的多,不是养生之道……”
    舒舒差点要翻白眼了,这还多吗?
    比在家的时候少很多了。
    吃饭是个大问题,总不能老这样糊弄。
    她想了想道:“爷有什么忌口没?分例到了膳房,这样做着不合口的,下人辛苦,咱们也不合心,往后比照着分例点菜,也省的吃不好……”
    九阿哥摇头:“我不挑食,吃什么都行……”
    舒舒心中直“呵呵”,好一个不挑食,刚才例菜,他就动了一口炒面筋,这叫不挑食?
    自己还动了两筷子排骨呢?
    既是不说,往后自己看着安排就是,左右不会比眼下的例菜差。
    等到膳桌撤下去,齐嬷嬷进来道:“福晋,阿哥所上下人等已经在院子里候着……”
    舒舒没有立时回答,而是望向九阿哥。
    后院不是有两个宫女子?
    那算是半个主子吧?
    不是该先见那两个?
    九阿哥只当舒舒露怯,提点道:“都是当差的,除了两人,其他不用太放在心上……崔谙达是爷当年挪宫出来,汗阿玛指的人……刘嬷嬷除了是爷的保姆嬷嬷,还是爷的奶嬷嬷,一直照顾爷起居……”
    舒舒点点头,心中有数,起身跟着九阿哥出来。
    院子里站了满满登登的人,目测足有八、九十号人。
    为首站着两人,一个四十来岁的内侍,一个四十来岁的嬷嬷,这两人就是九阿哥专门提点的崔南山与刘嬷嬷。
    崔南山白面无须,略有些清瘦,躬着身子,神态很是恭谨。
    刘嬷嬷长着一副笑面,看着是个好脾气的绵和人,昨日就露过面,里里外外的提点了周嬷嬷了不少,今早待舒舒这个女主子也恭敬。
    这一院子就是皇子服务团的全部成员。
    保姆嬷嬷八人,针线、浆洗、灯火、灶上妈妈二十四人,谙达太监一人,随侍太监六人,另有粗使太监四十余人。
    其中嬷嬷与仆妇,都是内务府的妇人挑出来的,是他落地就在身边的,谙达太监与随侍太监是六岁就划到他名下,其他粗使太监负责的是这个阿哥所的差事,不在他名下。
    这些人并不住在阿哥所,也不住在紫禁城,太监多住在皇城的排房,嬷嬷们则可以住在皇城宿舍,也可以请假回家去。
    这些人分作三班,每班四个时辰,进宫来服侍九阿哥的生活起居。
    至于宫女?
    并不是皇子阿哥的常规配额。
    直到年初,九阿哥这里指了宫女子进来,才配了四个小宫女进来当差。
    如今,这六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为人师表(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