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一六零章 过渡之痛、幼稚空想

第一六零章 过渡之痛、幼稚空想(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种恐惧的最好的办法,是不发展制造业,让每个农民都拥有自己的一小片土地……重农、轻商、反工。商业是【必要的恶】,不得不存在,但不可重视。
    他分地。
    他买路易斯安纳州。
    他出台了《土地销售法》,一改过去买地最低500英亩的限制,降低到原本的四分之一,就是希望“每个自耕农都能拥有自己的一块地,不再有投机商买了大块地再拆开卖赚差价”。
    他反银行。
    反金融业。
    反制造业。
    反工业化。
    当汉密尔顿拿出《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时,他用滔滔不绝的口才和极高的威望,毙掉了建国之初的制造业发展方桉。
    可以说,他一生,都在反资本主义、反工业化,都在践行他的“小资产者的共和”、“农民乡约亲睦”的梦想。
    显然,他不是皇帝,也不是国王。
    他的这些想法,能够得到支持,因为很多人支持她。
    而这,就还是老马说的【垦殖殖民地的痼疾,就是反资本主义】。
    总不能说托马斯·杰斐逊,是土包子,没见过世面。
    杰斐逊可是当过驻欧洲大使,欧洲各个国家哪里没去过?
    也正是因为他去过欧洲,对欧洲那一套太熟悉了,所以才如此坚定的反对工业化、反对发展制造业。
    他亲眼目睹了原始积累的残酷、血汗工厂的恐怖、目睹了法国因为制造业发展创造的大量城市无产者、目睹了工业化转型到底有多吓人。
    他亲眼目睹了欧洲缺乏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土地,无地可耕种的人到大城市打工谋生,大量闲置的劳动力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使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富人的奢侈和穷人的贫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社会动荡。
    革命。
    反革命。
    起义。
    镇压。
    反抗。
    屠杀。
    抗争。
    压迫。
    贫富差距。
    道德败坏。
    世风日下。
    人心不古……
    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
    正因为杰斐逊不是土包子、不是没见过世面,所以他这一生都反对工业化、反对资本主义。
    【我宁愿看到半个世界人口灭绝,也不愿这个(反工业化、退回小资产者所有制、自耕农、乡愿社会、乡约村社的)事业失败!】
    当然,那时候北美也是有资格嘲讽欧洲工业化的。
    不只是嘲讽,而且还是鄙弃。
    在《土地销售法》改革之后,每个家庭都能得到160英亩的土地,也就是960亩。
    欧洲正在工业化的国家,问问飞速工业化的城市的工人,你家别说960亩,有960平吗?
    这种反工业化、反资本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私有制的思想,是有底气、有基础的。
    反对工业化的,未必都是坏人,甚至很可能许多人都是好人。
    但,是,反动的好人。
    凡事走到私有制、土地自由买卖这一步的国家,早早晚晚,都会生出重农轻商反工业化的想法。
    这几乎是所有“私有制加土地自由买卖”为基础的国家的通病,迈不出这一步、迈不出这一关键的“不惜一切代价工业化”的一步……就会周期轮回。
    而牛耕、垄作、高炉铁、亩产120斤的生产力水平,配上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买卖,将来会变成什么样……
    这一点,中国已经向18世纪的欧洲、美洲的启蒙主义者、小资产阶级的空想派,用两千年的历史证明过,可当时没人相信。
    杰斐逊这种反动空想的物质基础,是北美广袤的土地、北美稀少的人口。这些现实基础,给了他这种空想似乎可以实现的假象。
    但终究是假象。
    伴随着《禁运法令》对商业买办的损害、对本土制造业的刺激,纺织业和其余制造业在《禁运法令》期间的飞速发展不可倒退,他除了失声痛哭认为第二版山巅之城也破灭了却又无可挽回外,别无办法。
    他说恐惧的制造业、银行、金融业、会一步步瓦解他幻想出来的乡约村社为基础的熟人社会。
    的确,他的幻想,得到了很多北美人的支持。
    但是,同样的,他的《禁运法令》打下了北美的工业基础的同时,他自己也被原本的贸易体系得益者,打上了“暴君”的名号。
    因为禁运法令的“阵痛”,摧毁了原本北美的对外贸易:卖原材料、进口工业品的贸易体系。
    使得原本的商业资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