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的领土应当足以维持一定数量的最共同体的人口应当能够足以保护自己,反对侵略“5040人,是个完美的数量…”
约·汉考克上过哈佛,虽然最开始哈佛教的是神学,但终究他是听说过柏拉图的《法篇》大名的柏拉图的学说,在这里被重新演,经过约夫·沃的重新注释之后,让约汉考克听的点头但只不过,若是这里驻足静听的是大顺新学派的那群人,不免对这些东西不甚感这倒不是因为什么民族性、什么传统之类的东西而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的意识,是依托物质现实而存在的在都是熟人的、万把人口的、有头有脸的人都互相认识、熟人社会的波士顿,讲这个东西,当然是符合此时物质现实基础的让一群自小的认知是几亿人口的社会、依靠科举选拔人才、维系统治的大顺的人听来,难免觉得,桃花源美则美,却不现实老马说过:经济学原则上,很多人把极其相异的两种私有制混为一谈了一种,是生产者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自己拥有生产资料的劳动的私有制另一种,是以对他人劳动的榨取为基础后者,不单要与前者正相反对,并且完全要在前者的坟墓上发育在此时的北美这片土地上,以及从此时一直到1830年完成转型之前,实际上这两种私有制,一直是以一种混为一谈的形式存在的北美的特殊环境、清教徒的垦耕劳作、广的土地、对原住民的屠侵占,使得大部分殖民者,都“恰好只有够自己亲手使用的资本”
自耕农、小生产者、小资产者为主体的这群人,依托着此时北美的现实状况和阶级基础,无疑非常容易接受约夫·沃所宣讲的,柏拉图基于城和熟人社会以及家庭奴隶制所构想的5040人票主政治正如国曾经“既痛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痛苦于资本主义不够发展”一样北美也经历过本质一样的事,只是表现出的形式不同老马说:对民众土地的剥夺,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法的基础而垦耕殖民(这里的殖民指的是类似北美这种,而非印度这种),却是土地的大部分,属于民众所有每个殖民者,都可以把那种土地的一部分,转化为自己的私有,转化为个人的生产手段,而仍无害于后来者和他们一样的活动这,正是垦殖殖民地的繁荣与疾一一对于资本殖民的反抗一一的秘密历史也正是遵循着这样的道路,一路向前狂奔伴随着土地逐渐被占满、移民越来越多、后来者可以接受更低的工资,以及更多的没有自己生产资料而只能受于人的移民者逐渐增加到1830年代,以雅各布·阿斯特,从搞对华贸易积累为美国首富拥有2000万美元开始投资纽约地产为标志那两种被混了的私有制,终于分开了胜负,也终于破灭了北美这些元们依托于熟人社会和小资产者自耕农私有制而构想的政治架构一场浩浩荡荡的资本主义大发展,就此拉开墓那种以对他人劳动的榨取为基础的私有制,用更高的生产力和更符合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逐渐取代了那种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这便是老马说的: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必须要把以自身劳动为基础的私有财产破坏,必须要把劳动者剥夺,并且以此为条件而这个条件,在各国是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在北美,是以后续的大量移民、资本占地、逐渐无法容纳完美的小资产者自耕农社会的膨胀人口,在1830年左右达到值,最终引爆了南北战争这也是后世红脖子和北方之间的历史源一个是本质上还是保守的小资产者的、以自我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所生的意识一个是以剥夺他人劳动成果的为基础的私有制所生的意识只不过诚如老马所言,这两种私有制,常被人混为一谈甚至于,其实此时,这两种私有制之间的差异已经初现端了因为,此时南方乡村的人均资产,是392英;而北方乡村的人均资产,只有200多包括后来的翻越阿拉巴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