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
他们在加尔各答中转,并不是来支援印度分舰队的。
大顺动员了武装商船、以及海军的运输船和一批巡航舰,在这里卸下一批人、再装上一批人去欧洲。
之前七皇子率领的主力舰队先行一步,他们是去控制地中海的制海权的。
沿途会在大顺的几个自己的战略支撑点、或者盟友的基地,留下快速的通信护卫舰和由特化缉私船改装的快速风帆船,串联各地信息。
从地中海到塞内加尔。
再从塞内加尔到好望角。
然后是瑞典海盗盘踞销赃合作的马达加斯加,再就是法国的毛里求斯。
靠着类似于八百里加急接力传递的办法,尽可能获知西非和欧洲的情况。
这一批舰队没有战列舰护航,只有一批巡航舰。
他们的任务,是把加尔各答的四个战斗工兵营中的三个,以及一部分炮兵和一批炸药,运到好望角。
在好望角可能过冬修整,得到塞内加尔那边的消息后,北上直布罗陀。
那是大顺的商船能趁机插入地中海到处贸易的机会,必须要拿下,并且拿下之后就能锁定西班牙必然对英、葡开战了。
至于好望角,那里也不缺补给。牛羊粮食,甚至柑橘柠檬,早在中荷南洋之战后,刘钰这边就已经开始准备,今年送几百、明年送五十的人口积少成多,补给肯定是不成问题。
历史上,英国是在北美独立战争后,才意识到了海军运输补给后勤问题,才专门设置了海军后勤局。而大顺的海军世纪掌舵者,从一开始就是奔着数万里之外的战争准备的,不敢说一次性跨大洋运输上万人的规模,数千人规模的后勤,还是能搞明白的。
这批船队来加尔各答送的人,是大顺那边征召的新学学生,来殖民地干活的。
测绘、清查田亩、丈量土地、开辟种植园等等,也算是殖民地“官员”。
这也体现了大顺的人力优势,和低廉的成本优势。
作为科举势力之外的一批居然识字的人,他们在大顺内部是边缘人。
而殖民地官员,和科举官员不是一个体系。一个是吏政府管,另一个不归吏政府管。
而且当初说好了的,内是内、外是外,新学体系的人不占科举名额和官缺的。
理论上,科举出身的、包括大顺的大几十万生员,若是愿意,也可以去殖民地为官吏的。
但是,没人肯来。
因为在大顺,只要中了举,那立刻就是一方乡绅,有房子有地有社会地位有文化圈子还有钱,傻子才肯来殖民地的。
而新学出身的这群人,基本上家里都是穷人,上的是那种便宜的很的资助的学堂。识字之后,一个月给个二三两银子、再给点殖民地补助、再有个“外”体系内的上升渠道,大顺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人力成本,使用这批人。
再怎么说,这批人能写会算、会几何解代数、有通识教育的世界观、认可万有引力物质守恒等此时的前沿学说、大约相当于后世小学六年级到初二左右的文凭。
在这个年代,放眼全世界,这么高水平的识字阶层,按照欧洲那边的计价算是一星期四个半先令,就能乌央乌央地往高热高死亡率的殖民地跑,全世界独此一份儿。
毕竟再过几年,像是在兰开夏,50岁不识字老奶奶的搓棉纱的女工,都有8先令的周薪。大顺这边直接拿着纺织厂女工一半的工资,就能招来一群此时算是高学历人才的非读书人。
终究,真正的产业革命还未到来,大顺提供不了那么多既需要识字、又需要文化的体面工作。刘钰这些年投资义学,超额培养出一群不是读书人的识字人口,也算是比较尴尬——松苏的纺织工场,一堆的被婆婆或者爹妈送过来的包身女工,还有大量的手指灵活的童工,工资超低,一个月100斤高粱米,有的是人抢着干。
这些新学识字的人觉得与其去纺织工场还不如来殖民地混口饭吃呢。
除了这批人,舰队还送来了第一批的驻印军队。
也就是服役完成后,会安置在本地或者选择送往殖民地开拓分地授田的那批人,也是从流民和灾民中征召的,走的是大宋的路子,把灾民中的青壮挑走。剩下的……剩下的弱小,也是有用的,可以卖给人贩子签包身合同去做工。
这批士兵来到印度后,要把专业野战部队逐步替换,野战部队还是要成建制地在锡兰、淡马锡等地操练。
始终保持数量固定的、高工资高军饷的野战部队,不会轻易增加野战部队的数量,越多越养不起最后一起烂。
加上大顺压根不准将领征募印度土兵,也算是朝廷的一种制衡策略,担心有人在印度干久了,直接效巴布尔故事——老子在家里卷不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