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八章 备战 一(3/3)
现在是只能利用印度节度使纷争的截断,英法凭什么在数万里之外,凭一纸密约,就能决定印度的和平和均衡?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在杜普莱克斯看来,这简直就是精神分裂。
以大顺做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此时朝鲜国因为“野种”和“弑兄”问题出事了,大顺说不准打,那就真的不能打;而大顺说话好使的原因,是大顺真的有能力,把两边都干掉——大顺在朝鲜国问题上的犹豫,仅仅是因为朝鲜国穷。要是朝鲜国跟孟加拉似的,一年能收1000万两白银的税,大顺对“王道”这个概念会瞬间重新定义。
在印度问题上,也是一样的。
一边,认为杜普莱克斯征服印度收税的想法是扯犊子,认为莫卧儿的遗产,怎么可能是几千士兵就能决定的?
一边,却又觉得凭着英法的一纸密约,就能决定印度的局势,说印度和平就印度和平,说不打就不打?
能凭一纸密约决定一个次大陆和平还是战乱的前提,难道不是先要相信认为几千兵就能决定这个次大陆的命运吗?
反过来,我都能一纸密约就能决定次大陆的归属了,那为什么不派兵把这里征服,把那些节度使和王公都吃掉?
这二者,根本就是相悖的啊。
内阁那群蠢货,又是怎么能想出来这个主意的?
但现在,木已成舟,骂也没有用了,还能咋办?
死马当活马医呗。
杜普莱克斯之前想要征服印度、独霸印度,自然会大顺充满警惕。
因为,自从大顺下南洋之后,实际上印度这盘棋上的棋手,只剩下五家了。
中国。
法国。
英国。
阿富汗人。
马拉塔人。
剩下的不管是荷兰还是葡萄牙,都已经没有掺和的资格了。
早在刘钰于威海练兵的时候,杜普莱克斯就认识刘钰的。大顺的第一批法国新式大炮,还是刘钰和杜普莱克斯谈出来的呢。
所以刘钰这些年的外交信誉如何?或者说,杜普莱克斯怎么认为刘钰的?
这……说起来多半都是些贬义词。
一个眼睛紧紧盯着欧洲局势、甚至参与过俄国与荷兰政变的人,会看不到眼前的印度?
让大顺来做英法之间和平的中介,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之前杜普莱克斯不想搞驱虎吞狼,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有能力征服印度。
现在,是引狼入室也好、驱虎吞狼也罢,他只能让大顺入场了。
希望,本身就是渺茫的。
万一、也许、一旦、或许、可能、说不定,刘钰就真的没看到印度,真的就对印度没兴趣呢?
要不然还能咋办?
放着让英国人独霸印度?
那他妈还不如引大顺入印度呢。
醉眼朦胧间,杜普莱克斯或是有意、装作无意地,用醉的已经叠下来的眼睛盯着杜锋的双眼,问道:“你们在锡兰……到底有多少军队?”
…………
大顺在锡兰,到底有多少军队?
这个问题,杜普莱克斯是不知道的。
即便,锡兰和印度这么近、即便,法国人在锡兰只要不传教,其实是可以到处走的。
只是,杜普莱克斯是法国人,他不是大顺人。
不明白大顺的军制、财政、土地政策、兵制这些问题。
所以,他无法推断,大顺在锡兰一地,到底有多少可用之兵。
久在印度的杜普莱克斯,看不明白大顺在锡兰真正的实力。
反倒是新来锡兰不久的权哲身,凭借对传统的土地制度、财政、兵制的了解,登岛没几天,就认为大顺在锡兰岛上的兵,很多。
因为……大顺在锡兰,不是纯粹的募兵制。
这种非纯粹募兵制的军制,按照儒家文化圈的传统,是可以看明白的,也肯定是和土地制度息息相关的。
简而言之。
耕战。
如果只看募兵,大顺在锡兰的军队,还真就不算多。
可实际上能拉出来抗线的,可就多了。
权哲身毕竟是天朝文化圈里的人,他对府兵、均田、服役、良民、土地国有授田制、耕战、边疆军变种军户世兵制、良家子服役制这些东西,简直不要太熟悉。
而天朝文化圈内,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土地制度。
他只是来寻找救国、救民、救世之路的,自然是要看这里的土地制度的。
于是在踏上锡兰之后,很快就看懂了大顺在这里的战争潜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