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八四三章 多歧路,今安在 二

第八四三章 多歧路,今安在 二(1/4)

    孟松麓的这种不能算担忧但又算是一种担忧的心态,很现实,也很实在。
    固然刘钰曾稍微在儒生身上寄托了一丁点希望,希望他们搞出新的体系,在理论上适应新时代的同时,又保持天下体系的向心性。
    毕竟,时代走到这一步,实际上世界上就剩下“一个半”天下了。
    天主教的天下,马上要完。
    即将到来的里斯本大地震,就是个导火索,各国政权王权与教廷的矛盾会最终爆发,天主教的“天下”瓦解,近在眼前。法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天主教的支柱国家们,都会选择“国家”作为他们新的意识形态,耶稣会解散在即,教廷可以滚蛋了。
    另半个,经书创立的时间太晚,任何带着复古旗号的改革,都会被出现太晚、字太多的经书,弄得没有打复古旗号往前走的空间。
    剩下的这一个“天下”,构建纯粹民族上的国族认同,其实对此时的大顺来说并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
    不可能指望一个将来要从美洲西海岸争霸到好望角的庞大帝国,自己去搞碎片化的欧洲那一套民族构建,那是嫌自己炸的慢。
    实际上,刘钰的这种曾经丁点存在过的、抽取新时代普遍性、剔除封建经济基础魔改儒教的想法,挺难的。
    理论固然难,现实情况其实更难。
    因为,大顺最精锐的一批儒生,他们的老师,都是在明末那个混乱时代之后的一批人。
    大顺开国太难,明末惨剧太多,他们天然对异族抱有强大的警惕性和敌意。任何异族,从王源对佛教杀杀杀的态度,就能略窥一二。
    这种强大的警惕性和敌意,是师生相传的。
    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这样理解:
    大顺不再是那个一片石失败、神州即将陆沉、最终荆襄绝命反击将摇摇欲坠的天下保住的大顺了。
    而是已经开始把触角伸向了美洲、南洋、印度、好望角的强大的上升期的、试图在新时代的大争之世中做“制新礼”的天子的大顺了。
    但学术界的精英们,还没有为这种转型做好准备。
    师生传承的体系下,他们仍旧对百年前那个摇摇欲坠率兽食人的黑暗时代,忘却不掉。
    他们还没有适应,也没有做好承担治理一个前所未有广阔、又前所未有不能理解的天下的准备。
    所以如孟松麓这样的儒生,嘴里喊着“天下”、“天下”。
    但当权哲身讽刺大顺对藩属不用王道的时候,他内心虽然有些挣扎,可还是瞬间跳到了“天下”之外,张口直接反讽,说你们才是不行王道专行轻重术。
    这固然是对过去黑暗时代的传承记忆。
    也源于大顺自己重构了“道统”。
    制度上,大顺之前很多是承载了明制的。
    但在“道统”上,不是。
    大顺的道统,是承认汉唐有道统的,不认朱子学认为的三代之后汉唐没有道统。
    当战国的诸子游侠们消亡、当五德轮替的天人破灭、当武人乱政的混乱消散、当宋始终不能一统混成割据的天下观被蒙古人踏破、当从韩愈开始的对佛教的反击战在南宋终于完成……
    走到明亡顺兴这一步,大顺选择了陈同甫的“道行于事物之间、物充盈于宇宙之内”的道统说,是某种必然。
    明末任何一家造反的得了天下,多半都会选这一套道统说。而不是造反出身的东虏南下,则多半会选朱子学。
    因为【彼其初心,未有异于汤武……虽或急于天位,然始终不失其救民之初心,则大功大德已暴著于天下矣】!
    在朱子学已然盛行的时代,起义者的合法性,只能选择这一套东西。
    因为其的确是造反,的确是夺了天位,但只要有救民利民之功,那么就没问题。
    三代与汉唐,一脉相承,无非是“做得尽”、“做不尽”的区别。
    走到这一步,选择了这一套“道统”说,也就意味着大顺必须要有“绩效考核”,证明自己在做、要用功体现。
    但经济基础摆在这,如果没有刘钰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把大顺拉入到了新世界中。
    那么,当大顺解决了西北边患、雪山西域问题之后,就会尝试复奉祀侯为衍圣公,会放弃这种需要绩效考核的道统说。
    但现在,大顺已经不可挽回地被刘钰拉入了新世界。
    现在“灭火”的代价,已经太大。皇帝老了,折腾不动了;新君继位,又需要多少年才够掌控权力来灭火?
    大顺只能延续着他当初为了自身合法性而选择的【道统】,滑入一种诡异无比的绩效考核模式中。
    当初刘钰鼓吹的“南洋就是新时代的西域”,是这种道统选择的延续。
    大顺皇帝顶着压力,坚持在西域驻军移民,也是这种道统选择的延续。
    南洋是新时代的西域,这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为人师表(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