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七四零章 新危机 下

第七四零章 新危机 下(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去敲门自由贸易。
    当然天津府尹不能写的这么直白,而是用了“效日本开关故事”这个在大顺已经可以算作典故的典故了。
    主要是虽然漕运全部改革,是最近才完成的。但在这之前,天津已经开始尝试时接收江苏的漕米海运了,试行成功之后才有了全面海运的基础。
    而伴随着海运的发展,天津港也逐渐有了商业味儿。
    比如附近几个县,开始大量种植花生,这玩意儿比种粮食更赚钱。而辽东麦、虾夷米等,又保证了这里的粮价波动很小。
    花生运到天津,再往南方运。
    以京城市场为目标的蒸汽动力的磨坊、榨油,原始简陋的火柴作坊、卷烟厂等;为欧洲出口准备的乌枣加工等,也都逐渐发展起来,甚至花生也开始出现期货了。
    这种逐渐改变的经济基础,使得天津府尹认识到贸易的巨大价值。加上本身天津也压根不是个好的农业府,纯粹是因为漕米海运而兴起的,本质上也就是个类似于淮安那样的商业城市。
    天津府尹想要当好,就不得不去了解这些东西。
    而了解的多了,也就不可能拍脑袋拍出来个直接全面禁止草帽编织业这样的想法。
    不想禁止。
    买不买的权力、加关税的权力,还在别人手里。
    这咋整?
    答案也就呼之欲出。
    提醒朝廷,应该继续扩大海军,保持海上优势,否则将来可能出大乱子。
    这是天津府尹的危机意识。
    皇帝对这封奏章颇为满意,批了个有出息、有见地。
    但心里对这件事,还是有些难言滋味的视角。
    心想本朝的百姓怎么就穷成了这样?要说丝、茶、瓷大量出口也就罢了。
    可欧洲是种麦子又不是种水稻的地方,麦秆编织的东西,居然能在漂洋过海之后,比欧洲本地编织的还便宜,且有不错的利润?
    他倒是听刘钰说过,美洲金银、物价革命的事。
    但麦秆实在是太常见、太寻常、甚至太卑贱了,这玩意居然也能漂洋过海去卖钱,着实是把皇帝有点惊到了。
    看过天津府尹的这封奏折之后,皇帝又拿起来另一封关于危机感的奏折。
    这是一封来自南洋的奏折。
    事倒是也简单。
    南洋海军在巡查过程中,抓到了一艘英国走私船。叫“une”,翻译过来要是按希腊神话叫波塞冬,或者叫海神号。
    这艘走私船上装着鸦片,船长手里拿着的是明古鲁副总督签署的执照,但又不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
    审问之后,倒是可以确定,这船不是前往中国的,而且船上还有公司特别警告不准往中国贩卖鸦片的文书,以免再出事。
    船是去往婆罗洲马辰的,那里之前就有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栈。
    南洋这边,皇帝派去的负责香料贸易的,就上奏皇帝,说抓的英国的这艘海神号,该怎么处置?
    东印度公司不承认这是他们的船,只是说他们签署了执照,允许他们去往明古鲁贸易。
    审问之后也确实没证据,说这艘船上的鸦片还是往大顺国内卖的。
    英国东印度公的明古鲁总督,希望大顺方面保护英国公民的合法财产。
    因为英国承认,大顺取代荷兰人对南洋的占领。
    但“只要没有中国旗帜飘扬的地方,即可视为自由的航线和中立港口。”
    大顺这边虽然在南洋肯定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想法,但是借助对朝贡国的控制,严禁各国私下里与别人交易。
    然而明古鲁就卡在南洋里面,时不时就弄一些走私船。
    这些走私船也确实不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有时候会是南洋小国、酋长的、私商的。
    防不胜防。
    奏折上,说完这些情况后,就说希望朝廷能够早做决定,直接把南洋其余西洋国家的领地都收回来吧。
    早点开战。
    否则这种走私,真的是防不住。
    而且也没法弄得太僵。
    大顺现在垄断着南洋的特产贸易,而垄断就必然产生走私。
    抓又没法抓,抓不绝。
    以至于奏折上明确说道:“任何一艘不经本朝允许而在南洋购买货物卖往西洋的走私船,都像是把手深入本朝的褡裢里偷东西一样。每一艘走私船,都是本朝海外贸易的损失。”
    “鉴于此,朝廷应该早做准备,至少将明古鲁的英国人赶走。也应该将南洋所有的西洋殖民地都驱赶走,否则,这种由西洋人据点为中转的走私贸易,是很难杜绝的。”
    “臣以为,应该继续扩充海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为人师表(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