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七三七章 国运 上

第七三七章 国运 上(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苏节度使自然支持。
    但垦荒公司说,以后要种棉花。
    因为现在种植的天竺棉,棉绒太短,质量一般,而且实质上这东西是很难成为以后的机械纺织的原料的。
    谁告诉他们的?自然是刘钰。
    所以之前科学院那边能拿出来盐碱地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并且测出来合理的盐度范围对棉花生长的促进或是抑制作用,是因为刘钰这边早就已经开始从美洲那边引进墨西哥的棉花种子,开始种植培育了。
    现在,大顺想要当先发国家,就不可能按照就有的路子走。
    历史上的路子,至少在棉花一项上,大顺是走不通的。如果不自己推广墨西哥棉,那么大顺的棉纺织近代化,就不可能完成。
    本土棉不适合机械化纺织。哪怕19世纪初最先进的骡机,也无法纺织亚洲棉。
    松江府现在的棉纺织业,是靠黄道婆传播的技术、靠朱元璋强制推广的棉花种植铺开的。
    而现在,大顺想要继续往前走,既需要新的“黄道婆”;也需要新的“朱元璋推广棉花”。
    新黄道婆是新机械纺织技术。
    新朱元璋是推广墨西哥棉。
    原本历史上的路子,本土的民族资本纺纱业,前期发展,靠的是英国在印度推广的棉花。
    现在,既然要自己做先发国家,自己走完这条路,那就不得不去考虑,自己去做完棉花换种这件事。
    大顺有大明开国初年的基层控制力吗?显然,现在没有。
    况且,从0到1简单,而把1全都变成2,是很难的。历史上,这场本土的棉花改良运动,前期不断失败的原因,是一个想不到的词——穷。
    新棉种推广下去,小农户种了棉花,把棉花籽也都榨油了。
    然后第二年再掏弄一些旧棉花籽撒上,或者干脆就混种,最多三年时间,新棉种全部退化。
    至于棉籽油绝育、棉籽油烟大、棉籽油不适合实用等等,这都是不是肉糜,就那时候,有油吃就不错了,管的了这么多?
    【农民自由领种,优劣混淆,并任由天然杂交。收花轧棉,也多混杂。良种推广,不及数年,皆混杂劣变】
    这就是小农经济的组织能力。
    最后得出的经验,也是残酷且证明统治无能的。
    【只有在百里绝烟、民不聊生、大灾之后、兵匪摧残之地,才有可能推广新棉种】
    因为基层控制能力无能。
    所以,只能选择在大灾之后,兼并土地,强行画出数十万亩的隔绝区,强制种棉,最终获得了成功,稳定了棉籽、改良了棉种。
    这个经验,对大顺也是一样的。
    大顺的基层组织力,是否有能力发给农民棉籽,并且在秋季保证回收?
    不能。
    如果大顺对乡村的组织力、控制力达到这个程度,修个淮河入海也不至于需要举全国之力、耗国库数年积蓄。要有那份组织力,这分明就是一个省自己就能干的事,哪轮得到举国之力?
    大顺的基层控制力,是否有能力保证,收棉花的,不把老旧棉花混在一起,轧棉的时候种子混杂?
    当然也不能。
    如果有这等程度的对小商贩的控制力,大顺的商税早就可以直接把盐税废掉了,估么着商税早碾压三十税一的农业税了。
    大顺的基层贫穷程度,是否能保证小农不吃棉籽油?
    这个就更不可能了。
    要是富裕到这种程度,刘钰闲着没事干啊,非要出去抢海外市场?这消费能力和市场,肯定碾压如今的欧洲加美洲了,直接上轻工业化内循环吧。全国不再吃粗棉籽油的时候,苏联都他妈解体了。
    好在,大明给大顺留了一份非常伟大的遗产,仿佛是冥冥中的国运。
    即,大明没有对淮南进行晒盐法改革,保留了最原始落后的小户煮盐法。
    这使得,大顺可以在淮南直接圈地,废盐改垦。
    这是天然的【百里绝烟、民不聊生】的空地,不需要等着大灾之后再合并圈地保证棉种。
    同样的,垦荒公司的组织能力、技术推广能力,比单独的小农强得多。资本也雄厚,不用做出杀鸡取卵的事,至少不至于在前期就把好容易培育出来的棉籽都榨油了。
    应该说,直到这件事办完,也就是把亚洲棉替换成美洲棉这件事办完,再加上机械纺纱织布机器,大顺才算是有了轻工业革命的全部前置科技。
    蒸汽机……蒸汽机在有了镗床之后,真的是这一系列前置科技里最简单的了。
    而且应该是暂时看起来最不起眼的一个,这就是个动力,水车一样可以驱动起19世纪初最大的纺织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