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六七八章 决胜千里之外 五

第六七八章 决胜千里之外 五(1/3)

    皇帝在朝中很默契地掩护着长芦盐场收盐的真正目的,在朝堂上借着收盐这件事怒斥群臣,然后故意引战,把长芦盐区要把硝石搞成盐政管辖的方案拿到了朝堂上讨论。
    可谓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军队这边,尤其是海军这边的人,强烈反对把硝石行业也按照盐业那么管辖。
    在朝堂上阴阳怪气地说盐政管的真好,管的老百姓都吃苦盐了,难道准备让军队也用苦盐来假装硝石?
    本来就准备大干一票的盐政改革派,也是坚定反对长芦这边提出的政策。
    朝堂吵的越凶,越没人注意到朝廷收这些盐到底要干啥。
    皇帝也在朝堂上发牢骚,说收盐这种事朝廷根本收不起。现在到处都要花钱,淮河、漕工、运河,哪里都要钱,现在还要分出来前收老百姓手里囤积的盐,说的像是他的内帑眼看就要撑不住了似的。
    但实际上收盐的钱花的根本不是皇帝的,利息是盐商给的贿赂、本金是从银行贷的款。
    除了在这种事上扯淡之外,朝廷上下在扯淡之余,正事也是忙的脚打脑后勺。
    单单一个废弃运河,牵扯的问题太多。
    再细化细化,细化到盐。
    再细化细化,细化到随便一指的河南盐。
    废弃了运河,就有的盐政体系几乎全都崩了。
    河南地处中原,被四大盐场伺候着。
    河南人口众多,山西盐、山东盐、长芦盐、淮盐,谁都不想放弃这块肥肉。
    都不想放,都事关四地煮盐贩盐百姓衣食所系,那怎么办,只能瓜分掉。一省四吃。
    运河被废,牵扯的问题方方面面,仅仅是河南盐,就需要重新划分盐区。
    原本的山东盐区倒是还行,运河被废没啥影响。
    长芦盐则直接完蛋了,虽然现在运河还能通航,但断了每年几百万两的漕银河工银后,最多一两年很多地方就无法通航了。
    这里的长芦盐,指的是合法盐。
    而能补长芦盐盐区的,最方便的就是山西运城的盐。
    而让山西盐补,则意味着要加大山西盐区的产量——问题是,山西的产量加大了,长芦盐咋办?
    山西距离河南很近,长芦更远,没了运河之后,山西盐其实价格质量都占优。
    然而,长芦现在就已经快要崩了,再扔掉一个长芦盐区,百姓以何为食?不可能年年都有钱,跟现在一样,跑长芦去收盐存着吧?
    是让山西盐暂时弥补一下?
    还是说直接把长芦的河南盐区割让给山西盐?
    割让之后,长芦地区怎么办?怎么解决长芦煮盐百姓的问题?
    不割让的话,那就现在这个局势,就得增加军事开支,准备一支千人左右的缉私队,严查山西盐,钱谁出?
    这只是因为运河被废而出现的很小很小很小的、不过涉及几百万人吃盐的“小事”。
    类似这样的小事、中事、大事,比比皆是。
    朝堂中天天都在议、变、改。
    反倒是朝廷在长芦收盐的事,并没有太多的人关注。
    也就是一些大臣给皇帝上了奏疏,认为现在这种收盐的办法,是救急不救穷,不可能日后形成定制,还请陛下早点把盐政改革深入下去云云。
    而在收盐的长芦地区,整个盐改计划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收购的食盐在长芦盐区几个榷场进行了打包,打包之后,由新成立的航运公司运走。
    航运公司的船,在济州岛卸货,将大量的打包好的盐卸到了济州岛。
    这里有大顺这边的港口基地,也作为朝、日、鲸海这个小三角贸易的重要巡查缉私港口,又是威胁监视日本的重要基地,是以和威海一样,以驻军和海军的军饷为目标的商业畸形地繁荣起来。
    这些长芦盐之所以堆在这里,也算是刘钰做的两手准备。
    如果盐商要玩,那就陪他们玩到底,这里运到长江口很方便,大顺这边的船长已经可以闭着眼睛跑了。
    如果盐商怂了不敢玩,这些盐也不能白白浪费,还得想办法卖出去,准备往日本走私。
    虽然日本四面环海,但日本的制盐水平确实是低,敞开贸易的话,大顺的盐是很容易在日本卖出去的。
    一来因为日本的气候多雨,并不适合晒盐法。二来也是因为日本真的不会晒盐法,仍旧还是煮盐法。
    煮盐法就煮出来了问题。
    按说,伴随着日本开港,大顺这边的煤业发展,很容易传播到日本那边。
    九州岛北部就有煤矿,那里也是非常适合煮盐的地方,按照经济学规律发展下去,就应该是日本以煮盐为契机,掀起了煤炭开采业的黎明。
    日本小冰期气候才结束不久,实际上日本的木料在小冰期气候期已经被砍的很多山都光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