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六三九章 南洋印度贸易区 上

第六三九章 南洋印度贸易区 上(1/3)

    如果说,西非和南美贸易,是这些刚刚开始开眼看世界的大顺海商们没有想到的。
    那么,波斯、印度、南洋这些大顺接了voc盘的地方的贸易,则是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高利润。
    之前他们看过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账本,在荷兰公司里,南洋印度波斯贸易,赚钱,但成本也大。而且还涉及到中央派的十七人绅士、七省商会;与巴达维亚地方派的一些争斗,所以账目很复杂。
    所以股东们倒是从未怀疑过可以盈利。
    但当刘钰报出盈利数目的时候,他们大感意外。然而等刘钰说完这些比荷兰人盈利更多的因素后,又都觉得确实在情理之内。
    大顺西洋贸易公司能够在接了荷兰人的盘之后获得高额的利润,有大顺贸易的特殊性。
    在荷兰人经手的时候,始终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白银不足。
    比如荷兰必须要去印度的苏拉特买棉布,再用印度的棉布运到香料群岛,换取各种香料。
    而为什么他们不用松江布、金陵布呢?
    不是因为松江布、金陵布比苏拉特的棉布差,也不是因为大顺这边的棉布比印度的棉布贵。
    而是因为……白银问题。
    在印度,可以用胡椒之类的香料,由买办中间商做周转。
    比如印度的买办商人,可以收荷兰的香料、杂货、五金、针头线脑等,核算一下价格。
    再用核算的价格,支付给荷兰人棉布。
    这其中,是不用白银周转的。
    但如果荷兰人要买大顺的棉布,就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怎么买?
    此时全世界都面临一个问题,伴随着气候转暖、新作物交换,人口开始暴增。实际上,从18世纪开始,欧洲的人均食肉量就在下降。而食肉量下降,使得香料的销售受到极大的影响。
    大顺的问题比欧洲更严重,人均吃肉量更少。
    而富庶地区,比如扬州、江南等地,这里的菜系又不怎么喜欢香料。这是审美问题,扬州菜、苏杭菜,都是清雅为上品,并不喜欢香料的那股子太浓的味道。
    这就使得荷兰早些年就试图往大顺推销过香料,但推销失败了。
    再者,大顺这边的走私比英国更难管,大顺这边根本不缺香料,即便荷兰人垄断。
    河南的胡辣汤,即便荷兰人号称垄断了香料,却依旧没断过。胡椒之类的香料哪来的?自然是大顺那些个手段高超的走私贩子了。
    于是情况也就出现了:荷兰人在大顺买货,大部分情况下只能支付白银和黄金。
    而在刘钰断绝了荷兰和日本的贸易之后,这个现金不足的问题也就越发严重。
    荷兰人明明已经开始和大顺直接通商贸易了,但却不得不选择印度的棉布。
    因为为数不多的白银需要购买无法替代的、利润率更高的茶叶、瓷器、生丝。
    荷兰人算过,一块钱买布去南洋换香料,和一块钱买茶回欧洲卖,后者利润更高。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为数不多的白银要用在高利润的商品上。
    同时,又因为白银不足等问题,使得荷兰不得不选择欧洲的一些日用品,因为在欧洲他们也可以用债券的方式进行周转。
    众所周知,资本是趋利的。
    如果欧洲的日用品、五金商品,真的可以在中国盈利的话,那么他们的贸易中一定会夹杂着大量的日用品,也就不会出现历史上182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国会中的那段发言:过去二十三年,纺织品和五金品销往中国,为公司带来的160万英镑的损失。
    所以,可知大顺的日用品、五金商品,肯定是比欧洲便宜的。
    然而,荷兰东印度公司明明距离中国更近,但却因为白银不足的问题,使得他们不能够用便宜的中国货在东南亚销售。
    有限的白银,要用来购买利润率更高的货物。这就使得他们往印度和东南亚销售的小商品,是价格比较贵的欧洲货。
    同时,因为巴达维亚的特殊政治地位,又使得所有交易都必须要在巴达维亚中转。
    船要先来巴达维亚,配货分装之后去印度,换了棉布之类,再来巴达维亚分配,发送到各个地区。
    有时候又不得不考虑货币不足的问题,不得已减少货物供给。
    减少货物供给、又保持垄断,那么显然,必然会导致走私横行——西班牙给荷兰人上过好几次课了,自己货不足还非要垄断,这不是找着被走私吗?
    现在大顺这边接了荷兰人的盘,至少在货源这个问题上,杜绝了荷兰面临的问题。
    在货源提供上,大顺这边是绝对自信的。
    甚至连中国短板的钟表业,历史上英国人都感叹过,往中国卖了二十年的高价钟表和八音盒,结果就是二十年后伯明翰的发条工匠因为二十年的外贸兴盛而多收徒工,然后二十年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为人师表(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