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六零二章 南洋大开发 一

第六零二章 南洋大开发 一(3/3)

是二三十年时间,一家最多能搞将近3000万两白银的总资产。
    大顺比之十三行,多了许多贸易渠道和投资渠道,包括日本方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向,以及一些新产业如玻璃制碱冶铁之类的工业,这种资本富集的速度更是惊人。
    原本历史上只有欧洲白银,而且还是被动被人赚走了二道贩子的钱。现在是强迫日本开关、适度新兴工业投入,可谓是直接超级加倍了。
    大顺倒是没有十三行,但问题是所谓的充分的自由竞争,到最后肯定还是走向垄断,最终赚大钱的还是这么些个人。
    而且引入了股份制之后更是直接少了内卷,直接一步飞升成了联合商行,资本雄厚,散商哪打得过?
    这些“抓住了时代风口”的人,实际上在大顺成立西洋贸易公司之前,就已经控制了对外出口。
    西洋贸易公司的成立,也只是让他们从坐在家里数钱,变为走出去卖货的海运利润也拿到手而已。
    现在是时候把这些资本,引导到它们应该去的地方了。靠所谓看不见的手,在大顺,很容易手向国内的土地兼并上去。
    刘钰现在算是真正体会到为什么皇帝都要抑豪强、迁茂陵、重农抑商了。
    宣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换成大顺的情况,就是工商业在不到二十年里所富集的金银,够靠种地卖粮食攒多了钱再买地的地主干一百年。
    偏偏自秦以后土地就能买卖了,到均田制彻底瓦解之后,只怕皇帝都要面对这么一个头大的问题:在土地可以买卖这个大前提下,怎么防止大商人把地都屯到自己手里?
    但土地能自由买卖,这是个大问题,大顺也根本不敢动。
    再说也没法动。
    各派儒学倒是给出了诸多方案,从井田到均田再到公田再到赎买,五花八门。然而仔细一看,都是扯犊子,没有一个有可操作性的。
    估计,这也是“能井则井、不能井则均”这种想法长盛不衰的原因。明明生产力水平还不够格,却在土地制度上先千年前就踏出了半只脚。
    既然无法解决生产力提升、让资本往工业上跑这个问题,那就不如来个退步,以退回井田时代为最终理想。
    再说就算工业起步了,只要土地还能买卖,那不还是有大量资金往最能保值的土地上跑吗?
    刘钰这一次邀请这些商人来南洋,探讨南洋开发的问题,也真是被逼到没办法了。
    他不解决这个问题,皇帝会帮他解决的——既然这么肥,既然担心往土地兼并上跑,朕抽出刀猛割些肉,不就解决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