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一五四章 刻舟求剑 下

第一五四章 刻舟求剑 下(3/3)

从何来?收各藩武士之利,武士为何还要保他?”
    “前朝教训、本朝开国,这都是可以借鉴的例子。太祖皇帝均田免粮,入京之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后,依旧拷掠贪腐,于是奉祀侯剃发上表,士绅跪迎东虏。”
    “但除此教训之外,还有一事,便是汉时吴楚七国之乱。七国乱平,则天下之权尽归中央,乃有推恩之法,更有后来武帝赫赫武功。”
    “是故,保幕府,也要保诸藩。”
    “既不可使诸藩倒幕而大乱大治;亦不可使幕府削藩而集权。”
    “若有朝一日,倭国废分封、开科举、效三代而办学校、征兵募兵,则可知,武士必反,如此,则必要支持武士。”
    “若有朝一日,倭国民不堪苦,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则可知,武士必镇压,如此,则仍要支持武士。”
    “就记住一句话,倭国谁和武士封建站在一起,就支持谁;倭国谁要废封建、开科举,就要打压谁。”
    李檴似有所悟,点头道:“儿臣受教。那礼政府郎中赵百泉奏朝鲜国之事,儿臣是不是也该如此?”
    “谁支持两班与奴婢制,便要支持;谁揭竿而起,便要打压?乱,则有变?”
    李淦哈哈大笑道:“是,也不是。”
    “是,则固为藩属。”
    “非,则收为郡县。”
    “取舍之间,吾儿自决之。如今朝鲜开关,数十年后,怎番模样,孰人能知?”
    “以史为鉴,切记刻舟求剑、更不可削足适履。”
    “汉唐征西域,本朝以史为鉴,亦要征西域。只是,本朝的西域在哪?却不在西北。”
    “汉有诸刘宗室、明亦有藩王众多,所为者祭祀不灭。只是,本朝并无实封,亦不可实封,然却不可不另辟蹊径,宗室不封而封。”
    “你回去想想,何谓不封而封。既避七王之乱、靖难之役;又可有光武中兴、康王延续。”
    带着这个问题,一时间想不明白的李檴拜礼后离去,心知这个问题正是今日真正的考验。之前自己冷汗淋漓,也在大胜倭国的背景之下没留下什么坏印象,可这件事却不能拖,需得尽快想清楚才是。
    待李檴离开,李淦自叫心腹太监取来了一本图册,上面写了一排小字。
    “海军不可废”、“移民垦土”、“黄淮运河漕运海运”、“倭国宗藩”、“南洋天边”、“西域自足”、“雪山可控”、“实学科举”、“实边鲸海备罗刹”、“废丁改税”……
    林林总总一大堆的内容,李淦取来笔,涂掉了倭国宗藩这一行小字,又在“南洋天边”、“黄淮运河漕运海运”、“移民垦土”、“实边鲸海备罗刹”这四行小字上重重地画了个圈。
    在他心里,加上倭国宗藩,这五条都应该画在一起的。倭国不臣、南洋不定,废漕改海就不敢行;废漕改海,漕工何处,又不可不思量。
    牵一发而动全身,着实难也。但细细想来,终究还是钱的问题,只是刘钰就算在倭国那讹到了千万两白银,大半也要投诸海军上。心里默念了几句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告诫:勿要焦躁、不可急于一时。心里却依旧琢磨着,也不知自己死前,究竟能办成几件。
    盘算了一下日期,估摸着刘钰应该已经要快和倭人谈完签约了,于是收起了图册,一心扑在厚厚的奏折上。
    倭人朝觐,虽是荣耀,尽可畅快,但也不过小事尔。
    大战之后的论功行赏、拆分海军、新军驻扎、陆海均衡等事,才是真正的大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