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一零二章 都是生意

第一零二章 都是生意(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   对马藩买的朝鲜货,其实七八成都是大顺江南货。
    朝鲜每年都要去大顺至少四次,这可不是正常的朝贡,而是“孝子”的体现——但实际上是打着恭顺的名头搞贸易。
    除了皇帝生日、冬至节、元旦这三个必须去的,还有一个必须要去的。
    每年九月,要派所谓的“皇历赍咨请授”。
    因为崇祯二年开始,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借助西洋传教士的天文知识,编写了新的历书。
    大顺开国之后,天文学和几何学的进步很大,历书也沿用了西洋传教士带来的那套新的哥白尼、第谷体系,测算的比旧法准确。
    朝鲜一则没有这个天文学水平,二则作为朝贡国为表示恭顺,三则藩属必须要用和天朝一样的历书以证明自己在天下之内。
    是以要请求天朝赐予第二年的历书。
    大约可以理解成“大顺在日历上技术垄断,朝鲜每年要派使节团来大顺请求赐予日历”。
    当然,但凡有这种去京城的机会,肯定是不会忘了带商队的。
    朝鲜国担心天朝“索要白银为贡”,所以关闭了朝鲜的银矿,每年都要从釜山这里拿到日本人的银子,然后再去京城买货。
    而现在,正是按照往年的贸易时间线,对马藩堆积了一大堆白银以方便朝鲜入京买货的时候。
    对马藩的贸易,实际上是分两部分的。
    对马藩自己的贸易。
    幕府的贸易。
    所以每年的四月份,幕府就会把幕府贸易的白银,运到对马,抵达对马的时候正好六七月份,正可以赶上九月份朝鲜使团入京请历书。
    刘钰是五六月份袭扰的土佐,然而那时候白银已经从京都大阪等地运出了。
    土佐的事传到对马,暂缓贸易的时候,钱已经到了,正在对马。
    这是一大笔钱,一共是七吨多的特铸银币,含银量在八成以上。
    其中一部分是幕府自己贸易用,一部分是让对马藩兑换用的。
    之所以在新井白石死了、但人亡政未息的贵金属收紧政策之下,还能在对马堆积这么多的白银,这与新井白石和刘钰影响下的铸币改革有极大关系。
    日本的银币,当然不是纯银的。
    纯银的,就收不了铸币税,肯定是要往里面掺东西的。
    朝鲜……技术水平不够,没有把混了杂质的白银提纯的能力。
    所以,日本每一次铸币改革,都会让朝鲜和对马因为“汇率”的问题,争吵许久。
    为此,朝鲜还打赢过一次对日的“贸易战。”
    二十年前,日本的元禄银币,含银量65,朝鲜一口咬死,就是63。
    要么接受,要么货不卖了。
    对马藩的商人撑不住,对马藩自己也撑不住,最后按照朝鲜方面说的63算。
    之后日本又在二三十年内,搞了好几次的铸币改革。
    搞过含银量30的新钱,导致通货膨胀;新井白石主政之后,又改回了含银量80的享保银,导致通货紧缩;刘钰去江户建议再改铸新币,缓解通货紧缩,导致新币的含银量在50左右。
    这一番折腾,对马藩经历过当年朝鲜靠嘴砍去了2含银量汇率的事儿,看到幕府又改铸新钱,故而请求幕府“特许铸造一些专门用于对朝贸易的、含银量在80的银币”。
    改铸新钱是为了缓解通货紧缩,所以不能再流通新井白石主政时候的享保银,必须要兑换成最新的元文银。否则市面上的银币还是不够,通货仍旧紧缩。
    但是,朝鲜那边更喜欢80的享保银。
    朝鲜不能提纯,所以喜欢含银量更高的,否则拿着含银量太低的去大顺,大顺的商人也会想法卡他们。
    对马藩为了避免折腾汇率,幕府也不想在折腾汇率,所以每年特铸几吨的高含银量的银,用于和朝鲜贸易,免去汇率扯淡这一层事——和大顺的海商就方便的多,你愿意用什么含银量的钱就用什么,哪怕你的铜料,老子都有本事把里面的银子提炼出来,转手再赚一笔。
    幕府要用这种特铸的钱和朝鲜贸易。
    对马也得把手里的元文银,兑换成特铸银才能和朝鲜贸易,幕府顺便再收一波铸币税,硬性规定对马藩手里的元文银和特铸银的汇率。
    所以要感谢利玛窦等传教士,不是他们,朝鲜也不能每年九月份去京城请新技术测算下的日历,到这个月份,对马正好堆积了大量白银;也要感谢朝鲜技术落后,不会白银提炼技术,导致幕府要提前把每年高含银量的“特铸人参代往古银”送到对马。
    这番感谢的受益者,无疑正是此时的宗义如。
    他想,如果,让商人、家臣们凑那八万两白银,自己却把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为人师表(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