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一八七章 开战

第一八七章 开战(3/3)

,正可以又刷一波军中的威望。
    这个策略,若是别的老将说,皇帝肯定不会同意。
    刘钰说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不是因为皇帝信任,而是因为刘钰手里的这支青州兵,像是……捡来的。
    就算刘钰说大话,丢了这支青州军,也不过等于丢了几十万两银子。
    并不是老五营精锐,也不是河套、西京的边军。
    按照原本的战略,这支青州军本就不应该存在。就算覆灭,也不至于导致全局震动,天下震惊。
    但若是这支青州军是一万老五营精锐、亦或是一万西京河套边军,皇帝自然不敢拿来赌。
    那要是赌输了,是要伤筋动骨的。
    再想着之前刘钰在北边和罗刹一战时候的表现,李淦心里也有些冲动。
    回味着那句“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心间渐渐开朗起来。
    他想的能与用,是北线筑城,缓慢推进。
    而刘钰却说,此能可为不能、此用可为不用,他要带着青州军,将计就计,骗准噶尔部与之野战。
    不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只要一场死伤相近的鏖战,准部就是元气大伤。西线就可以直接一路平推,从敦煌出哈密,攻轮台,直插伊犁河谷。
    若是这么一场胜利,不管是省下军费,还是皇帝个人的威望,都是大赚。
    刘钰既拍马屁说皇帝英明神武,皇帝也不说自己没想过,犹豫片刻后正色问道:“青州军不过万人,卿可能保证与准部野战不败?”
    不败,战术上未必是胜,但战略上就是胜。
    “臣以为,青州军行军奇快,其余火绳枪手和长矛手跟随不住。若有三千府兵轻骑随行,即可一战。而且……臣也根本不会指挥火绳枪手和长矛手的配合,阵法太复杂,没学过。”
    “鄂国公可领大军在后筑城,臣领着青州兵和三千府兵轻骑在前,以工兵配合一部分辅兵前出筑城。准部细作斥候,见识过罗刹的亚梅什湖堡,见到臣所筑的堡便会心急,定会想办法诱臣出击。”
    李淦闻言站起身,踱步数周,权衡了一下其中利弊,又再度问道:“莫要轻敌!那大小策凌敦多布,皆名将也。你青州军便是再征兵两千,也不过一万两千。配以三千轻骑,不过万五之数。”
    “准部欲战,总能抽调三万左右的兵力。以一敌二,非是玩笑。”
    见皇帝没再追问战略的事,而是在战术上询问是否可行,刘钰心知有戏,试探着问道:“鄂国公也看过臣所练的青州军了。却不知鄂国公评价如何?臣不狂言,昔日对罗刹一战,难道不是做成了吗?若臣所练之兵,不能以一敌二,还有何脸面说军改之事?”
    鄂国公对青州军的评价很高,更为夸张的是刘钰招募灾民也不过一年时间。虽然刘钰之前先练了军官,又招了千人,最后又扩到万人,不能只算这一年时间,但这样的练兵速度也是令人惊骇。
    再想着鄂国公说京营亦不能胜,这等军国大事非是玩笑。
    反正刘钰这一万兵,就算是没了,大顺也不会伤筋动骨。大顺不是只有两三万战兵能扔到北线,而是迫于后勤的压力,不得不只选择两三万精兵。
    想着就算败了,也无大事;若是赢了,这就省下了几百万两银子,的确可以尝试一番。
    犹豫片刻后,李淦道:“此事再容朕思考一下。你且退下吧。”
    …………
    转眼。
    泰兴十四年,五月。
    皇帝李淦亲征,命大皇子李檴监国,英国公张牧之辅佐。靖国公袁岚掌辽、蒙军马,拱卫京城北疆,随时做好支援北线的准备;淄川侯谢无忌领府兵,节制喀尔喀部。
    翼国公刘盛出镇文登,督办靖海宫官学。
    制将军、加西京留守,安西大将军江辰,督西路兵马六万,号十五万。
    皇帝御驾,行营瓜州。
    鄂国公李九思为北庭大将军,主北路兵马。
    帐下战兵有新募了一批新兵的青州军一万二,松、吉诸折冲府府兵四千,黑龙江部落边军一千,河套营火枪矛手三千五,蒙古骑兵三千,京营精锐四千。
    其余援兵后续抵达,驻守各处驿站、粮城。
    北路军号六万,屯于阿尔泰山北麓布彦图河岸。大军随后,刘钰领兵先行,筑城越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