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一七四章 僭越

第一七四章 僭越(3/3)

然割岛,彼岂能与我争中原哉”。
    这事不好评价,穷途末路,自然不能指望一个家天下的封建王朝有什么民族意识。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    刘钰深知统治阶级的无耻,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可以值得大惊小怪的。
    但是后续的几封借兵书,引出了一个大问题。
    “恭维日本大国,人皆尚义,人皆有勇,人皆训练弓刃,人皆惯习舟楫,地邻佛国,王识天时……聊效七日之哭,乞借三千之师。”
    “窃慕日本大国,威望隆赫,笼盖诸邦;敬修奏本,请兵三千:一以联唇齿之谊,一以报君父之仇。伏仰德威,发兵相助。”
    当时借兵的书信很多,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态度。
    之于琉球这样的藩属,是用让藩属履行封建义务的态度。
    而这几封借兵书,则用了三个很犯忌讳的词。
    “大国”。
    “唇齿之谊”。
    “聊效七日之哭”。
    前者好说,后者这个唇齿之谊和聊效七日之哭,则等同于把日本和中国的关系,自比为秦、楚。
    这使得日本很是膨胀,自认自己已经和中国平起平坐了。
    当然了,单就这个事而言,刘钰搞得“平等外交”似乎差不多,大哥不说二哥。
    单就传统的意识形态,搞平等外交,刘钰背个“汉奸”、“秦桧”的帽子,不冤。
    但其实这里面还有个事。
    东亚体系之内,没有平等外交,因为都是中华文化圈内的。
    和法国、俄国、英国搞平等外交,源于他们不是中华文化圈内的国家,所以即便平等也不能怎么样,因为他们夺不了“正统”。
    朝贡体系可以转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但朝贡体系的范围内,有且只能有一个正统天子,而这个正统天子肯定不可能是西洋人。
    中日之间的对等外交,这就还涉及到一个“正统”的问题。
    如果大家都是诸侯,日本觉得既然天朝都认可他们是“效七日之哭”乃秦楚关系,那么凭什么中国是天子正统?
    搞对外交往,大顺这边的称呼是“天子”。
    换言之,不是中国和西洋诸国交往,而是中国加周边藩属的整个帝国,和西洋诸国交往。
    朝鲜的皇帝是华夏天子,琉球的皇帝也是华夏天子,对外交往的时候是把整个中华文化圈捏成一团的。
    当初对俄条约缔结的时候,刘钰也写的很明确:藩属国没有资格直接和俄国进行任何谈判和接触,这个藩属国在签约的时候,刘钰是包括了日本的,俄国也是接受了的。反正……俄国够不到,当初签的时候也很爽快。
    虽然因为实力的关系,日本暂时不可能来争这个正统,但是内部这种“我亦正统”的思想很是流行。
    加上当年逃亡的一些儒生定居日本,更为这种道理增加了几分论证。一方面大顺“得国不正”,是饥民起义得的国;另一方面大顺放弃了朱子理学,反而增加了不少西学的内容,更显得大顺失去了“正统”的资格。
    也有不少逃亡至此的遗老,鼓吹“正统在日”。日本的儒生也逐渐接受了这种思想,虽无力侵略,却关起门来自萌自爽。
    刘钰一直策划的对日一战,一方面是为了搞钱,另一方面也是让大顺从朝贡体系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转化的时候,这个藩属范围是包括日本的。
    史世用说的这些事,正合刘钰的意。他巴不得史世用对此大为不满,等将来回去后添油加醋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