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五十二章 模棱两可

第五十二章 模棱两可(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二三百。”
    “刘钰说在永宁寺夺了罗刹人三门炮,那炮有多大?”
    “皆小炮。一人多长,弹不过二三斤。”
    听到这,李淦疑惑了。
    刘钰的第一封奏折写的很清楚,可以说朝中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棱堡难攻。
    就靠这点人、就靠着三门破炮,刘钰凭什么敢说尝试着攻取一下罗刹的堡垒?
    那罗刹堡垒的图,李淦也见到了。问了问朝中懂西洋圉守之法的人,也都认为那个城堡修的很好,毕竟从明末到现在已然八十年,不断加修,早已不是明末时候的简易模样。
    就凭这点力量,刘钰凭什么敢说这话?就算另有办法,仅靠这点人可是不够的。
    一瞬间,李淦一下子想到了刘钰上一封奏折中看似无意提及的一件事。
    “那个翰朵里卫城的年轻人,就是夺炮的那个,叫……叫……”
    这样的小人物,爹又不是公爵,不过是个折冲都尉,皇帝自是记不住。
    “回陛下。杜锋。”
    “对,杜锋。他与刘钰关系如何?”
    “此人亦懂西学,刘大人对其极为爱护。”士兵说得到,语气略有些酸,当日夺炮的事,事后看来,谁都能干,可是刘钰却把这功给了那人。
    “嗯……呵。”
    哑然失笑。
    这样一来,李淦就全明白了,明白刘钰所依仗的兵力到底是什么了。
    胆子大一些,对自己的本事自信一些,五六百再加上翰朵里卫城的几百兵,或许真有胆子去试一试攻下罗刹人的堡垒抢个大功。
    若不然,就算有天大的本事,数百人驻守的堡垒,就靠那几百人、三门小炮,纵然韩白复生,恐也无能为力。
    至于那个杜锋,就因为懂西学就极为爱护?
    恐怕不是吧?只怕极为爱护的原因,是那个杜锋有个折冲都尉的爹,这才是爱护的缘由。
    只怕当日刘钰潜入罗刹堡垒的时候,便已生出了这般的想法。
    拿着把柄,逼其老子和他一起干。
    这点小伎俩,在年轻人里也算是有点手段了。
    可经历过太子之争、看朝堂诸位大人表演了八年的李淦看来,这就像是秃头上的虱子,简直浅白的可笑。
    “倒是有趣儿。”
    自顾自地嘀咕了一句,微微一笑,回到了行营帐内。
    提起笔,李淦没有严明申斥刘钰的大胆想法,也没有强迫刘钰立刻返回不要留在那胡闹,而是写了两封奇怪的旨意。
    第一封是给翰朵里城的折冲都尉的。
    话很简单,就一句话。
    “自古罚罪,论迹不论心。边军巡边,其有罪乎?”
    第二封是给刘钰的,话同样简单,也是就一句话,用的是当年太宗说过的一句话。
    “身后有余忘缩手、待到无路想回头。”
    前线战事瞬息万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常有的事。李淦觉得,若是有这两句话,刘钰还能继续去干,那是他的本事。
    若能干成了,当然好,可以吸引罗刹人的注意力去往东边。
    北边第一战马上就要开打了,谈判的底线是底线,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具体能谈成什么样、比底线高出多少,还要看打成什么样。
    刘钰说那座堡垒里来个个精通营造的罗刹将军,真要是修成了坚固的要塞,在谈判之下若是拿不下来,这就要成为罗刹人手里的筹码。
    之所以李淦觉得刘钰有些胡闹,还是因为先虑败后虑胜。
    再者他也确实不相信刘钰有办法靠那点人、连炮都没有就拿下罗刹人的堡垒。
    万一到时候久攻不下,北边的罗刹人支援,到时候前后掩杀,借势直扑嫩江、松花江汇合处,威胁粮道,那可就是对大局极为不利。
    新顺开国最难的一战,就是当年的荆州之战。
    太宗李过之后无数次说起那一战:如果当时太信任何腾蛟、没有设伏阵斩勒克德浑,如果大军在荆州城下久攻不下,勒克德浑忽然从背后杀出,那么这天下怕是要剃发易服了。
    这故事李淦自小听了不知道多少次,对于这种“久攻不下、援兵杀出反击”的战事,最为紧张。
    只是他远隔千里,不能知道前线的具体情况,万一刘钰真有什么办法可以攻下呢?
    那对日后谈判也确实大有用处,尤其是在知道罗刹人有意加固堡垒的前提下。
    所以他也没有把话说绝,而是用了这么一个模棱两可的旨意。
    要么,刘钰真有通天的本事,就靠手底下那三百多人加上二三百要来朝贡的部落民干成。
    那也不影响翰朵里卫城的防卫。成了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