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终章 九三年(九)

终章 九三年(九)(2/3)

发达的,在1800年工业就全面碾压东方了!
    这个数据,没错。
    可以说,非常的正确。
    但是,这个数据,就是标准的“说话说一半”。
    历史上,1794年到1814年,英国销往印度的棉纺织品,是不是暴增了696倍?
    是的,一点没错。
    但是,很可能,这个数据,他没告诉你,1794年,英国销往印度的棉纺织品的价值是多少。
    那么1794年,也即是传说中马嘎尔尼访华的那几年,英国销往印度的棉纺织品价值是多少呢?
    156英镑。500两库平银。
    是的,你没看错。
    156的后面,既没有【千磅】,也没有【万磅】。
    就是156英镑,500两库平银。
    那么,暴增了696倍,是多少呢?
    107306英镑,大约35万两库平银。
    所以说,数据说谎了吗?
    没有。
    数据没作假,确确实实是暴增了大约696倍。
    只不过,基数是156英镑。既不是156千英镑,也不是156万英镑,而是156英镑。
    那么,1794年,印度对英国出口的棉纺织品是什么数量呢?
    4500000件。
    这里的件,不是一件衣服的件,而是类似于一包、一箱这样的计量单位。
    按照1759年的数据,这么一件的价格,大约是203英镑。
    换言之,1794年,东印度公司从印度进口的棉纺织品,一共450万件,约合900万英镑。
    这个数据很关键,意义很大。
    不理解这个数据,也就不明白工业革命的真正伟大之处。正因为工业革命的伟大、因为老马说的商业资本统治下的劫夺制度的狠毒,才能在短短40年后,彻底摧毁了印度的手工纺织业。
    相反。
    曲解这个数据,不会得出工业革命的恐怖与伟大,反倒会产生一种“英国的生产力一直这么强大”的错觉,工业革命的伟大让位于欧洲人的一直强大了。
    仿佛,英国就是这么强,远胜亚洲,于是只要来到了亚洲,瞬间就能冲击亚洲的手工业。
    甚至于,很多数据都不会告诉你,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之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第一收入,是【亩税】。
    亩税收了1531万7911英镑,折合库平银4500万两白银,排在公司总收入的第一位。
    于是,隐瞒了这些数据,便很容易得出许多的奇葩的结论。
    你以为它是个工业时代的大托拉斯,伟大的工业垄断集团,利润暴杀农业国。
    实际上,它是个变种的“海上游牧包税蒙古”,靠着一年4500万两的农业税,维系着公司的运转。
    理解了这个数据,也就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载着刘玉灵柩的船队,压根不想在苏拉特逗留。
    因为……大顺的纺织业,正在迅速摧毁印度的纺织业。
    此时是1793年,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顺拿的却是历史上1870年的英国生产力剧本,而不是1793年的英国生产力剧本。
    而苏拉特的棉纺织从业者,拿的也是历史上1870年的印度人民的心态,而不是1793年的心态。
    什么意思?
    历史上1793年的英国纺织业,中国这边海关零关税,也是卵用没有,反而会闹出来1842年的笑话:江南买英国布当包装,包生丝。
    而1869年11月17日苏尹士运河开通,以及工业革命三十年如过去三百年的生产力发展,松苏地区的棉纺织业,已经开始有点顶不住了。
    这,就是老马说的:【商业霸权才能带来工业发展,而商业霸权大部分又是依靠舰队决战获得的】。
    没有舰队,没有商业霸权,没有刺刀,你纵然物美价廉,但你没有霸权,你就没有市场。人家不买你的,人家反手出个棉布禁止令,你能如何?
    刘玉逆练,一战获胜,从大顺到印度也不需要绕好望角。
    而大顺想要棉花和棉纱,不想要印度棉布。
    并且,正如李欗当初琢磨的“边疆铁路”的配套政策,是摧毁印度的制糖业。他既懂这个,也算是稍微理解了原始积累的秘密。
    那么,显然,大顺在印度造成的冲击,是可怖的。
    于是,也就有了孟买等地的印度原本的贸易受益者的那种情绪:这大英国不见得好,可到了大顺,我却挨了饿。
    没办法的事,这就是历史进程,总不能把这些人抓着送到另一个时空,去感受下1820年以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是如何摧毁印度的棉纺织业的。
    一方面,是大顺的纺织业对印度的冲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为人师表(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