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三零二章 临别告诫(七)

第三零二章 临别告诫(七)(2/3)

者,殿下以为,才智过人,乃至于唯独殿下一人想得出这些办法。乃至于藏着掖着,以为日后若有一展拳脚的时候,一鸣惊人?”
    说罢,刘钰大笑道:“殿下读书比我多,经典更是比我懂。但今日,我不谈经济、贸易、海军诸事,倒是想建议殿下读一读文忠公的《朋党论》。”
    “啊?这……”
    听到刘钰鉴于他读一读《朋党论》,这更是让李欗直接哑口无言。倒不是说他没读过,不说倒背,但张口就来肯定是没问题的。
    见他憋了半天,刘钰又道:“既要写文章,自是要针砭时弊。针砭时弊,无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好说。”
    “分析问题……那就看怎么分析了。”
    “怎么分析,又决定了该如何解决。”
    “那么在发现问题上,殿下想想如今关于人地问题的讨论,和三四十年前关于人地问题的讨论。避开一些不要去谈的东西,那么这问题是啥,其实也是可以操控的。”
    “江山社稷现在的问题在哪?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殿下之道,若不说出,谁又知道同还是不同呢?”
    这些道理,李欗听得出,这都是场面话。
    真正的问题,根本不在这。
    既不在大顺以后该怎么走。
    也不在道不同不相为谋、寻找志同道合等等问题上。
    这些场面话,说说也就罢了,类似的话,李欗也能说一堆。
    关键的问题是,在于,在李欗听来,刘钰这到底是在逼他死,还是逼他做大事?还是说,觉得太子之前在湖北闹出来了点乐子,这意思是还要争一争?
    更关键的,是刘钰为什么要让自己来著书立说?
    如果真的是为了江山社稷,不计个人,似乎无疑刘钰才是最合适的人选。既为臣子,若是正常死了那也必是死后备极哀荣,而且本身他才是这些年变革真正的领头者。
    之前李欗彻底死了心,源于他觉得,以刘钰为代表的“老保守派”们,肯定会尽可能支持朝政稳定,按部就班,而且还要把黄河修完、把印度消化、把扶桑垦殖等基础打好等等。
    这些所谓的“老保守派”,指的是和刘钰同一批、并且在对外扩张中立下大功、封妻荫子、成为实学派风口期爬起来的、搁在三四十年前算激进派的那批人。
    亦即指的是,差不多得了、该办的都办的差不多了、之后稳定为主,把该消化的消化了、该修的黄河修了的那批人。
    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尤其是刘钰选择去修黄河、但现在又放弃最终完成最终的河道挖掘这个事,在李欗看来,则像是一种表态:给皇帝留下布置交接的空间,安稳过渡。
    黄河的事,已然是水到渠成。
    谁来主持完工,这些便可以给交接班提前安排人选,作为资历。
    至少,李欗是这么认为的。
    可现在听来,只怕并不是。
    显然,对于修路问题、移民问题、垦殖问题等等,刘钰的态度显然不是“慢慢来、随它去”。
    相反,之前的对话,足以看出,刘钰实际上对于修路、基建的事,极为激进。
    很多想法,固然是李欗提出的。
    但是,刘钰既没有在大方向上反对。
    而且还在细节上,给出了激进无比的土地换资金、透支将来筹钱完成基建的思路。
    甚至于还批了李欗,说他实际上仍旧没有把未来放在工商业上,而是依旧还是老一套想法。
    等到刘钰建议让他著书立说、阐明扼要后,李欗几乎全程都是愕然震惊的心理状态。
    这……这分明是说,要有人来当工商业的“总后台”,并且显然刘钰在为日后考虑,在选择一个他之后的工商业的总后台、司令部。
    刘钰当然不是皇帝,所以不可能指定谁为太子,继承后来事。
    刘钰当然也不是开府丞相,可以从下属中选一个,接替相权。他压根就没有相权,也根本不是,他只是皇权的附庸,他变法改革的权力不源于他,从始至终都是名不正言不顺,而是作为皇权的延伸来完成的。
    皇帝以太子的方式,继承后来事,靠的是血缘。
    刘钰此时却谈《朋党论》,那么似乎,他的继承方式,是要靠“理论”、“道”、“志”。
    或者说,用此时比较接近的词汇,亦即实学派的“道统”。
    谁来接实学派的“道统”?
    错愕中,刘钰淡淡一笑,起身竟要作别,只道:“与殿下今日一论,所得颇多,心有所悟。回去之后,正好将这些之前并未谈及的道理,整理出来,不日将送来府上。”
    李欗急忙相送,心知肚明。
    既是之前并未谈及,那自然无人知是刘钰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为人师表(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