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乾隆四十八年 > 第四百零七章 岛国兰学者的大聚会

第四百零七章 岛国兰学者的大聚会(3/3)

    赵新给出的待遇是这些劳工除了每日两餐和衣物、外加每月3个北海镇银元的工资外,还将按每人每年三石大米支付给幕府。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   除此之外,北海镇会向幕府提供一批先进的铁制农具,用以替代岛国因劳动力不足而造成的粮食产量下降。这些农具的样品眼下都已经抵达仙台藩,幕府可随时派人去参观。
    北海镇有钱又有粮,这在如今的幕府已不是秘密。自打牧野贞长去了一趟北海镇,回来向德川家齐做了汇报后,幕府上层便对北海镇的富庶大为惊叹。当然,更多的是看不懂。
    要是按五万人算的话,光是大米幕府就能收入十五万石。而且北海镇给的都是脱壳的精米,这就很不一般了。
    另外,赵新在信中提到的手拉式插秧机实在让人眼热。时下一个农民壮劳力累死累活,一天最多也就是能干5~6亩,而信中所提及的插秧机只需两个一般劳力,一天竟然能插秧三、四十亩,这可把四大老中给惊着了!
    (简单说一下,江户时代一亩地只有99平米多一点,7亩地才合现代的一亩地。)
    松平定信对先进农具自然是动了心的,他上台后最主要的政策就是支持农业发展,增加府库存粮。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眼下全岛国的人口总数在2500万上下,很多农民每天就是靠着一茶杯荞麦面来果腹度日。真要是再来一次波及半个岛国的自然灾害,松平定信内阁就得下台。
    沉默了片刻,年轻的吉田侯松平信明终于沉不住气问道:“要不派个人去青叶城看看信中提及的农具?”
    派人去参观那是肯定的,关键是这个事该怎么跟年轻的将军樣禀报。这可不是几个人私下坐船偷渡,而是要派上万人出海替幕府挣钱。
    松平定信看向牧野贞长道:“笠间侯去北海镇的时候,可曾见过那些农具?”
    牧野贞长回忆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他当时被北海镇民政部的人领着,只是泛泛的参观了一些工厂。最让他震惊的是那汨汨而出的铁水和钢水,至于各类器物倒不是很在意。
    在之后的十几天里,幕府四大老中一边派人去仙台藩参观农具,一边紧张的讨论此事的可行性。
    说实话,给北海镇提供几万劳力对幕府而言真不算什么。然而封建时代嘛,既然要讲君臣礼仪,那么吃相就很重要,所以这段时间幕府内部主要就是讨论劳工份额的分配的问题。幕府天领自然要占大头,而那些谱代亲藩也得雨露均沾不是?
    相比幕府的磨磨蹭蹭,以仙台藩为首的陆奥诸藩反应就快多了。没办法,这几年大家都穷疯了,要钱没有,农民可是大把抓。
    不出半个月,从陆奥各藩以抓壮丁方式赶来的三千农民已经登船出发了。
    到了这会儿,已经在仙台藩滞留多日的邓飞和丁国峰实在不耐烦幕府的决策速度,于是在和赵新沟通后,便驾驶惊雷号和雷神号去了东京湾外面逛了一圈,又把年轻的海狗公方吓的跑到增上寺躲了两天。
    到了四月底,眼见形势急迫,最后经牧野贞长提议,松平定信拍板,幕府新设立了一个新机构--“北海奉行”,专门负责对接向北海镇的劳务输出事宜。至于那些兰学者奔赴北海镇的事,也统统交由北海奉行负责。
    至此,北海镇终于打通了从岛国引进劳力的输送管道。
    与此同时,赵新也开始着手解决满清在关外最大的一支武力--珲春大营的清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为人师表(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