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那他现在可在?你去把人叫来,我跟他聊聊。”
“在!他家离得不远。徐老爷稍坐,我马上去请他来。”罗三奎将碗中残酒一饮而尽,急忙出了酒肆。一炷香后,他便来到了朝天观以北,姚家巷附近的一处小院门前。他刚想拍门,就听到里面传出一阵骂人声。
“老子入你的蛮娘!几个龟儿东西,连狗都不如!想当初跟着老子混饭吃的时候”
罗三奎顾不得许多,拍着院门叫道:“德生哥,是我,三奎!”
过不多时,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个中年男人,年纪虽只三十多岁,但因为皮肤糙黑,看上去竟好像四十开外的人。黑红的方脸上嵌着一对儿又黑又亮的小眼睛,唇上留着八字胡,显得分外精明。
吴德生一看是罗三奎,又闻到对方口中的酒气,于是没好气的道:“找我何事?”
罗三奎走进院子,凑到吴德生耳边低声嘀咕了半天,吴德生小眼滴流转动,听完了便让罗三奎去唤一顶竹竿小轿候着,自己进屋跟家人说了声要出去,然后换上衣服,出门坐上轿子,由罗三奎引着到了地方。
徐大用和吴德生见礼后,见此人穿着件灰府绸夹纱开气袍子,外头套了一件黑考绸马褂,扣子扣得齐齐整整,一看就像是在衙门当差的那种人。他让伙计收拾了桌子上残羹剩酒,又重新上了菜,这才跟吴德生谈了起来。
此时的吴德生已经全然没了在自家院子里骂人的模样,他听了徐大用讲述去年那档子事,摇头微笑道:“老兄这事我也曾听人说起,吴某说句实话,老兄当初是得罪了牙行的人,人家不方便出面,便找来啯噜子诓你。”
徐大用一愣,连忙追问,只听吴德生道:“实不相瞒,眼下啯匪虽然嚣张,但那也只是在沿江水道和深山老林劫掠而已。真要是那些地方,就算是衙役一般也不敢去的。至于重庆内外,这些不过是窃人钱财,哄人压宝。他们欺老兄是外乡来的,不懂其中厉害而已。”
徐大用听了,顿时气的骂娘。吴德生呷了口酒,继续道:“老兄既然通过三奎找到我,这生意其实有的做,只不过需要打点差役,该给牙行的分润也要出,由他们出面,啯噜子自然不会来找麻烦。”
徐大用道:“吴老兄,听三奎说你之前在县衙当差,何故会丢了差事?”
吴德生瞥了罗三奎一眼,他知道要想跟徐大用一起做招揽人口的生意,就得让人了解自己底细。于是他叹口气道:“这都是承差惹出的麻烦”
清代重庆的各行各业都必须承应官府的差事,也就是徭役摊派,几近无一幸免。
这些差事大体分为三类,都需要各家铺户出人掏钱。第一类是县衙固定的工程项目,比如修葺大小衙门乃至城墙;第二类是军国要务,比如前后两次征讨大小金川,征调民夫马牛以及相关费用;第三类就是各级官员的迎送。像福康安当年来重庆视察,光是执事费和夫差费等就高达就高达钱89千文。
尽管负担繁重,视承应差务为畏途,然而在在官府的全力支持和维护下,重庆的行商铺户可以承差为名垄断经营,也可以承差为名把持价格。
比如卖山货的要想卖广货,就必须另出一份承差钱。否则就得被人告官,而且一定会输。
至于牙行也是一样,每家牙行都有固定的经营地点,按定例不许跑别人地头上掺和。在重庆通行的做法,牙行的承差钱由县衙各房书办承包,之后再往下层层转包。每年课税不足,由书吏垫付。
吴德生就是因为承包牙行,眼看垫付的税款太多实在难以承受,于是一咬牙,伙同别人在其他地头开了家“锦丰行”,这就犯了“违例把持”的规矩。后来被人告到县衙,落了个“私串一局,两帖一行,霸占行道”的罪名,最后被巴县的县太爷勒令开革,吃了顿板子不说,还罚了一笔银子。
徐大用一头雾水的听完,问道:“那在下若是做粮食和棉布生意,就得交两份承差钱?”
吴德生摇头道:“不止,各有各的规矩。粮行每客卖货一石,牙行抽银六分,以四分作为行用,二分为办差补用。棉布行每布一卷旧例取用二钱,其二钱内抽取二分帮贴行户。总之或开行时交钱,或交易时扣钱,或按季出钱。”
徐大用越听头越大,心想屁大的地方怎么规矩这么多,不由皱起了眉头。
吴德生猜出他心中所想,于是微笑道:“老兄有所不知,巴县地处沿江要道,往来差役繁重,你可知本地县衙有衙役多少?”
“二三百人?”
“额定一百有三,实际人数不下五千!”
我去!徐大用差点从凳子上栽出去,一个县衙居然有五千衙役。然而他并不知道,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上,到了嘉庆末年,巴县的衙役高达七千人,高居全国第一名!
本地有所谓“差头换举人,举人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