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五百九十章:无奈但现实的逻辑

第五百九十章:无奈但现实的逻辑(1/2)

    武英殿中,于谦语气沉重,最后的结论斩钉截铁。
    但是,其他的老大人们脸上却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将自己要做的事情说的无比急迫,不做不行,这是朝堂上常用的手段。
    在官场当中混迹了这么多年,事情到底是否必要,是否紧急,老大人们心中自然有衡量的标准。
    不过,不得不说,于谦的这番话,的确有夸大之处,但军屯的糜烂的状况,也的确令人触目惊心。
    不仅如此,在深入的看到具体的状况之后,老大人们也都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
    他们想到了整饬军屯会非常棘手,但是,却没想到棘手到了这等地步。
    就像于谦刚刚说的,军屯的问题,其实分成两个大块。
    首先第一个大块,就是朝廷原本的屯田被各大势力以各种方式侵占,瞒报的问题。
    这一点,从兵部拿出来的数据上面,能够极为直观的体现出来,如今的军屯数量,和宣德年间相比,已经不足五成,更不要说跟洪武年间比了。
    当然,于谦毕竟是暗中巡查,并不全面,所呈现的只是几个重点军镇的大致状况,但应该说,还是很有代表性的。
    至于其中的原因,十分的复杂,并不单单只是边将或者其他的什么人侵占这么简单。
    军屯的数量减少,一部分是登记在册的减少,另一部分则是未登记的减少,这两类要区别来看待。
    登记在册的减少,大多都是有理由的。
    譬如说田力不足,连年收成不佳,难以耕种,或者是当地常遭劫掠,百姓迁移后,边军兵力收缩,无暇顾及,或者是因其他种种原因,总之是出于实际情况,无法维持的情况下,被军屯除名的田地。
    这部分首先在清查的过程当中,便发现了很多问题,边军上报的理由,有真有假,甚至有的时候,半真半假,兵部难以每一亩田地都挨个核实,便导致了大量可以耕种的田地,光明正大的被昧掉。
    对于这种事情,核查起来不容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说,想要追回,则是更难。
    因为,虽然说田地就在那不会跑,但也并不是说朝廷派人清查就可以的。
    时隔多年,或许当初土地的确肥力不足,可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由恢复了肥沃,或许当初这块地方,有些部族的确常来劫掠,导致百姓迁移,但是过了几年,随着边境稳定,边军调动,这块地方又成了安乐窝。
    如此种种,想要追查起来,非常困难。
    就算是不追究当初的责任,仅仅是追回土地,也是很难做到的事。
    要知道,这些土地被通过各种方式隐没之后,并不一定就是被当时隐没的人给占据了,很有可能被交易出去,成为了百姓的私田,甚至有一部分,成了地方官府的官田。
    很多的田地,甚至可能已经是地方官府正式登记在册,按时给朝廷缴纳赋税的民田。
    这种情况下,朝廷很难有实据证明,这块田地到底是朝廷该有的军屯,还是百姓开垦的田地,或者是官府分给百姓的田地。
    就算是能够证明,想要收回,也是难上加难。
    对于老百姓来说,田地就是他们的命,要抢他们的田,是必然要拼命的,强行收回,很容易引发民变。
    何况,犯错的是那些私自侵占发卖田地的边将和边军,老百姓是花了银子买的田地,虽不合法但是合理。
    朝廷要收回,却没有人补偿百姓的损失,那么百姓何辜?
    如果说要补偿的话,那么且不说朝廷难以负担这笔支出,就算能够负担,拿回本来就是朝廷的官田,还要付钱,和直接从百姓手中买田有何区别?
    事实上,这才是最大的死结。
    朝廷整饬军屯,是为了能够让边军自给自足,恢复田亩的数量,可不是仅仅为了惩治那帮徇私舞弊的混蛋。
    如果说整饬到最后,只是杀了一批人,军屯的数量没有恢复,那么,杀的再多,朝廷这次的整饬,也是失败的!
    除了这部分以外,当然,也有些被侵占的军田,是被边将中饱私囊了。
    这些田地,清查起来相对简单,但是,也不容易。
    简单是因为,无论是官员还是边将,在面对国家机器的时候,都毫无反抗之力。
    可以说,只要朝廷能够掌握足够切实的证据,拿下他们毫不费力。
    但是,还是那个问题,稳定!
    这些混蛋侵占了军屯,挪为己用,固然是中饱私囊,但是,这些田地他们又不可能自己来耕种,而是要雇佣佃户来耕种。
    朝廷将这些田地收回是容易的,但是,收回之后,必然是要交给官军来耕种,即便是仍然交给原本的佃户耕种,那么军屯相比较民田更高的税赋,也未必是他们承担的起的。
    收回这一批田地,必然要产生大量的无业流民,如何安置他们,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为人师表(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