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五十六章:有人撑腰

第五十六章:有人撑腰(1/2)

    大明的武臣体制和文臣不同,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中央部门上。
    在中央机构的设置上,文臣有六部,都察院,还有各寺,院,监,以后还有内阁,但是武臣的中央机构,始终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五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掌军旅之事,统领各地都司、卫所,主要负责选派将领出兵平叛,操练官军,管理屯田,军籍,以及推举中高阶的将领。
    相比之下,兵部则是把持着调兵权和低阶将领的任命权,二者相互制衡,将兵权统一在皇帝的手中。
    有明一代,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其实是在不断被削弱的,这一点,在正统年间就已经开始渐渐出现苗头。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自三杨主政以来,对于五军都督府的正印官选授的已经越来越少了。
    这其中原因复杂,既有三杨刻意打压勋戚的成分,也有避嫌的成分。
    毕竟三杨在朝中已经是如日中天,如果再出手选授五军都督府的掌印都督,未免让人猜忌图谋兵权。
    因而在三杨时代,没有增加任何一位实授的都督级别武臣,要么是有权无职,如郭晟般直接以勋戚之身暂时掌事,要么是如杨洪一般,镇守地方的大将虚授,并不实领。
    这就导致了这次土木一役,勋戚一脉死伤殆尽,尤其是二代勋戚死伤之后,五军都督府竟然没有一位正印官可以站出来。
    不然的话,也不会如此轻易就被兵部夺了京营提督大臣的提名权。
    至于李贤,则是一个特例,他的都督之职,倒是实授,但是并非是实授的京师五军都督府,而是实授的南京五军都督府。
    事实上,这是勋戚的惯例,年老之后,要么待在京城里头,当个闲散勋贵,要么往南京去统兵,顺便养老。
    李贤原本是前军都督府的都督,但是就在今年,按照勋戚的计划,他作为二代勋戚,开始逐渐向三代勋戚交权,于是被转调到了南京五军都督府。
    当时李贤刚好生了场病,好了之后又遇上天子亲征,于是便一直留在了京师当中。
    这也是他今天能站出来的原因。
    五军都督府和文臣体制不同,文臣的六部七卿,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但是五军都督府虽然名义上是分的清清楚楚,可这些年,因为实授的都督太少,所以已经不大分是哪一府了,统称为五军都督府都督。
    但凡是实授的都督,按照朝廷的需要,随时转调到不同的府中掌事,但是都是正印官。
    所以虽然是李贤是南京中军都督府的都督,但是因着这个惯例,他还是有权力来提名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人选的。
    当然,只是提名而已,想要通过朝议,还是要经过文臣,勋戚和天子的三方认可的。
    当下的情况,李贤既然敢提名,勋戚这边自然是早就商议好了,而天子不在京师,所以实际上要解决的,其实就只有文臣。
    但是这恰恰是最难解决的……
    左都御史陈镒最先出列,道:“殿下,廷推之事自有规制,五军都督府都督事涉重大,不可轻授,丰城侯若有此意,当会同兵部提前商议,再行廷推,岂有朝会之上,突然发难之理?”
    接着开口的是大理寺卿俞士悦。
    “殿下,当此危急之时,当上下一心,勋戚一脉为保京营之权柄,扰乱廷推,欲挑起文武争端,实乃图谋不轨,臣弹劾丰城侯李贤,囿于权术,不顾大局,请殿下治罪!”
    这可不同于刚刚的小打小闹。
    如果说顾兴祖等人治不治罪,在文臣中的大佬们看来无关紧要的话,那么五军都督府,就是绝不可让步的存在。
    每一个五军都督府的实授都督,在朝局当中的份量,都足以和九卿媲美,那可是实打实的实权!
    甚至于在涉及军政事务的时候,这些实授都督的份量,足可以抵得上七卿。
    别的不说,对于中高阶将领的选用,一旦会推,除了九卿之外,有资格参与的,只有实授的都督和都督同知。
    李贤的这句话,不亚于在文臣当中提议,要一次性选授三个六部尚书级别的大员。
    这对于文臣们来说,岂有同意之理?
    因此这次文臣一脉,一出手就是两个九卿级别的人物,陈镒指责李贤破坏廷推的规矩,搞突然袭击,俞士悦更是直指李贤此举,是在抢夺京营提名之权。
    要知道,京营提督大臣,只是差遣,并非官职。
    这次廷推,虽然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但是实际上廷推的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毕竟朝廷惯例,只有加五军都督府的都督衔,才能提督京营。
    之所以要把京营提督大臣放到廷推上来,无非就是因为,如今的京城当中,没有一个实授的都督。
    如今李贤开口,一下子就要推举三个,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朝臣们都下意识的认定,他就是在借此机会从兵部手里夺回提名权。
    毕竟,只要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为人师表(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