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把桌子上面的这些报纸拿开。
他再也不想要见到这些报纸了。
常凯申的办公桌上,也放着同样厚厚的一叠报纸:“这么说来,那个明码电报发出来的第一个信息还是真的?”
他思量着,要不要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就日军在杭州湾登陆的情报进行一次分析。
整个淞泸战役进行到现在,完全跟自己当初时候的计划不一样。
常凯申最初的想法就是在全国抗日的呼声下,他的全德械训练的精锐之师如果不跟日本人打上一仗。
无法平息全国人民的怒火和呼声。
在常凯申看来,如果在别的地方开战,一是起不了吸引世界目光的作用,二是风险太大。
如果真的跟鬼子硬拼,他的德械师到底能够剩下多少?
常凯申心里完全没有底的。
在常凯申的心底里,还是幻想着平息一下民愤,收割一拨民心的想法。
至于完全投靠日本人,他已经没有机会了。
因为在他的政府里面,他的副手,民国副总统是坚持的亲日派,投降派。
那个人在任何地方都没有掩饰过他的倾向,偏偏常凯申还把这个人没有办法。
投降派的思想,在常凯申的政府里面也有很从人支持的。
因此常凯申不得不跟鬼子大打一场,只是这一仗在什么地方打,就是他可以选择的了。
在上海打!
在上海打,可以借助国际的力量,只要不把鬼子打疼了。
一切都还可以谈,虽然不能够谈出一个全国和平,至少上海这块地面上能够和平,华中能够和平,也就够了。
至少自己就有了支持抗战的实际行动了!
并且在上海大打:上海是个现代华的大都市,世界列强在这里都有各自的利益。
他们是不会坐视在上海这个地方打出一场真正的大仗来的。
本着这样的想法:这场战役从一开始,常凯申就有意地想要控制规模。
小小地打一下日本人,如果能够让日本人知道一下自己的态度,然后废掉一九三二年的《淞沪停战协定》就好。
就算是不能够废除那个条约也没有关系,只要打出自己抗战总统的名声就好。
本着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指导思想。
常凯申为了这次战役是操碎了心。
他的这个心思,手下那些将军们没有一个猜透了的。
于是这次的淞泸战役才会出现,准备好的出其不意,先发制人。
在前线指挥战役的将军已经把命令都传达下去,正要实施的时候,被常凯申的命令强行压制着等待两天。
让完全没有准备的日本上海海军陆战队,得以抓紧时间准备防御,同时也从青岛接收来一支援军。
从收到的情报中,得到了日本驻上海海军陆战队的实力增加了不少,感觉到可以坚持几天的时候。
常凯申才让队伍开始进攻。
让双方打个势均力敌,才是常凯申的本意。
接下来,发现日本人还是很快就露出败相。
国际社会也没有一点点站出来调和的意思。
常凯申不得不下令暂停进攻,给日本人调兵谴将的时间。
这样的暂停出现到第三次后,战场的局势已经不再是常凯申能够控制得了的了。
最让他气愤的是,到了这种时候,整个上海除了租界,到处都打成了一片废墟。
那些在上海有着利益的列强各方,竟然还不出面尽力调和。
这就让常凯申非常尴尬了。
骑虎难下!
到了现在,他满心期望的九国公约的国际会议,竟然宣布延期?
这个打击,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整个淞泸战场上我消敌涨的态势已经形成。
日军处于完全进攻那一方,国军完全处于劣势,只能够采取守势。
已经有将军建议,整个国军从泸西撤退,退到早就修建好的吴福线上去。
吴福线是常凯申在第一次淞泸战役后,花费了大量精力和金钱修建起来的国防线,有“东方马其诺防线”的称呼。
按照提建议那位将军的说法:泸西无险可守,国军事先也没有防守沪西的计划。
与其如此,不如退到早有计划,早有准备的吴福线上。
跟鬼子来一场旷日持久的防御战。
这个建议,一个有着正常思维的将军都能够看到其中的好处。
感觉到自己被国际社会抛弃了的常凯申,这些日子里面,内外交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