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谋(2/2)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三尺、非一日之寒,反过来说,‘三尺之冰、亦非一夕能解’啊,”徐怀站起来舒展臂膀,笑道,“但要说简单,虏兵不是到这时候也非能踏进淮上半步?一步一步来吧……”
汝颍会战结束已经过去两个月了,汝颍等溪河也于上元节前后相继解冻。
不需要等到雨季,解冻之后的河淮大地,本身就吸附大量的冰雪融水,牲口、战马踩踏过去,就会变得泥泞不堪;颍水、滍水、澧水等主要河流,不借助舟桥,也很难直接涉水泅渡。
这种情况下,于汝水沿岸袭扰的虏骑也都纷纷撤回颍水以北去了。
虏兵没能阻止召陵新城及滍水长堤的修建,岳海楼在宛丘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在颍水两岸加固长堤,确保滍澧等水导入颍水之后不发生大规模洪水。
京西降军在汝颍惨败之后,在宛丘、项城等地紧急征用数万民夫,仅仅在颍水北岸修缮堤坝,很显然这时候岳海楼也只能想着在汛季到来之后,颍水以北不发生大的洪涝灾害,还能有机会恢复农耕生产。
汝颍之间是否会洪水滔天,已非此时的岳海楼鞭长能及了。
这些都意味着在冬季之前,淮上将迎来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机会。
而事实上,在未来三五年,或者说在岳海楼有能力真正治理好颍水之前,赤扈人只有在冬季河淮短暂的冰封期间,才有机会对淮上用兵。
汝颍等河流的冰封期间通常只有一个月稍长一些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就算赤扈人集结十万精锐骑兵杀来,徐怀也是不惧的;楚山只需要在冬季之前做好坚壁清野的工作就行。
这也意味着赤扈人的战略重心,将被迫转到淮南——这也是朝廷迫切要对淮王府进行和解、融合的关键原因,淮南需要在今年冬季之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史轸又说起州衙此时正积极推进的春耕事宜。
楚山行营所辖区域扩大一倍有余,但人口增涨却极为有限——上蔡、新蔡等地民众早逃之一空,接管西线舞阳、叶县、襄城等地,总计也就两三万遗民,此时楚山军民总数才堪堪超过五十万人。
不过汝颍大捷缴获大批的牲口,普通的驽马以及牛、骡子等大型牲口有一万多头。
这是岳海楼在颍水南岸集结兵马,紧急从赤扈人那里求援过来补充粮秣缺口的,最终有相当一批没有消耗掉,落到楚山手里。
这些大型牲口将极大弥补楚山春耕劳动力的不足。
史轸初步估算,有这批牲口,今年春耕至少能比去年多恢复二十万亩粮田的耕种;而今年的屯寨建设,将主要集中在遂平城与灯台架山以及确山城与金顶山之间。
这其中大量的工作,都得史轸、苏老常他们亲自去推进。
近三万南附军民,除了义军、归义军将卒及家小之外,还有相当多不堪胡虏侵凌压迫的河淮民众,也有很多地方上的士绅以及之前没有来得及南撤、在乡野隐匿下来的官吏。
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汴梁沦陷之前有官职、差遣或功名在身的人,自然选择前往襄阳、建邺等候选用。
不过,很多地方胥吏以及狼狈南下没有足够盘缠,又没有功名的士绅,他们就算继续南下,处境不见得能比流民好上多少,他们中有百余人在史轸、苏老常的游说,决定携带家小留在楚山。
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楚山文吏的不足。
当然了,依照楚山定制,这些人都先集中到州学,进行一轮短期的培训,然后再分派到各个乡司,从基层事务先做起。
现在各地兵荒马乱的,就连江浙、荆湖都不大安宁,也没有太多可以挑挑捡捡的地方,这些人留下来也颇为安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