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五十一章 驴:没有我这本书写不到320万字

第五百五十一章 驴:没有我这本书写不到320万字(4/6)

韩立同志,莫非你的意思....是在炮弹前面加上一个无线电近炸引信模块?”

    “可是无线电近炸引信的起爆范围有限,除非U2恰好从杀伤区域经过,否则即便上了引信也没用。”

    “更何况现如今的战斗机和侦察机上都装有干扰发射机,它会发出同频率但更大功率的无线电波,让导弹误以为自己离目标已经很近并起爆。”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无线电近炸引信都没什么成功的可能性才是。”

    徐云闻言点了点头,坦然承认道:

    “没错,除非一次性向天上发射数百甚至上千台的平流层飞艇,用人海战术去碰运气。”

    “否则想要靠无线电近炸引信来解决U2,确实是痴心妄想,成功率无限接近于0。”

    “但是钱同志,你认为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呢?”

    “将引信改成另外一种能够自行锁定U2方位的设备,它可以引导导弹进行变向,不用等U2来到落点,它就会自动锁定并且追上对方.....”

    “对方拐弯它也拐弯,对方俯冲它也俯冲,而且速度比飞机的极限时速更快,最后......”

    “boom!”

    徐云悠长的声音在钱秉穹的耳中听起来,简直如同魅魔...咳咳,恶魔的低语。

    寥寥数语之下。

    便令钱秉穹的心脏砰砰跳了起来。

    可以锁定对方位置并且变向追击的炮弹......?

    真的可能存在这种武器吗?

    要知道。

    虽然二战中德国的V1导弹号称追踪导弹,但它实际上的体长足足接近八米。

    所谓的制导能力,依靠的也只是磁性罗盘而已。

    V1导弹需要事先预设好足够的弹道才能顺利发射,并且末端的加速实质上靠的是阻流板开启.....

    类似的弗里茨-X无线电指令制导炸弹也是如此,依靠的也只是无线电校准罢了。

    另外据钱秉穹所知。

    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红外制导也是类似的情况,比如说AIM-9以及AA-2空空导弹等等。

    也就是想让导弹变向并不困难,难的是以追击目标为目的的变向。

    这年头所有的导弹几乎都离不开人工校准,也就是后世大家熟知的射击诸元。

    可眼下徐云却抛出了这么个概念,而且从徐云此前的表现来看,他显然不是个说大话的人。

    难道......

    真的有门?

    过了片刻。

    钱秉穹深吸一口气,强行平复下心绪,认真对徐云问道:

    “韩立同志,你说的这种定位设备是什么原理?能和我介绍介绍吗?”

    叶笃正则朝一旁的林玉招了招手,示意她靠上前来。

    毕竟涉及到雷达与电磁学的概念,现场这方面造诣最高的“自己人”只有林玉,其他人顶多就是半桶水罢了。

    只见徐云很快拿起笔和纸,在纸上写了个公式:

    △R=c/2B。

    林玉看了一眼,几个字脱口而出:

    “高斯脉冲?”

    徐云点了点头,肯定道:

    “没错,正是高斯脉冲。”

    “公式里的B代表信号带宽,带宽越大,分辨力越高。”

    接着他又继续写了下去:

    f(t)=Ape^-(2πt2/2α2)。

    P(f)=Ape^-(πα2f2/2)。

    林玉也同步给出了两个公式的名称:

    “这是....高斯脉冲的时域特性表达式和频域特性表达式?”

    徐云下意识又准备打个响指,但想到此前做这个动作时的痛感后,还是乖乖的换成了一根大拇指:

    “宾果,从这个公式不难看出,脉冲随着公式里面的α变化而变化。”

    “α越小,脉冲宽度越小,频谱宽度越大,进而分辨力也就越高。”

    “......”

    林玉的目光再次在面前的纸上扫了一会儿,若有所思道:

    “我懂了,韩立同志,难道你的想法是.......”

    “利用某种特殊的脉冲信号来进行目标识别?”

    徐云用力点了点头:

    “没错,简单来说就是在导弹上安置一个设备,通过发射一个窄脉冲,然后接收由目标散射返回的脉冲信号。”

    “设备有一个简易的逻辑判定方式,通过计算发射和接收脉冲之间的时间来测定目标距离。”

    “同时由于这种方式是直接在基波上发射基带脉冲信号,这种信号完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为人师表(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