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两地联动,开始测算!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两地联动,开始测算!(4/6)

码事,实际计算的数据依旧是1400万组。

    眼下5000万组数据虽然看起来多,但真正需要手工录入的大概也就百万组上下。

    如今机房内有五十多个人,每位操作员实际上要录入的数据差不多是三万组左右吧。

    真·日更三万。

    接着很快。

    众多操作员便开始输入起了数据。

    “气温26.7℃.....”

    “湿度27%.....”

    “经向风18.5m/s.....”

    “散射辐射220W/m^2.......”

    很早以前提及过。

    不同于后世计算天气时的RF-CMAQ等一众模型。

    此时的气象学依旧处于一个非常原始的阶段。

    因此即便有茫茫多的数据,也仍然只能通过解大气方程的方法进行预测。

    也就是此前说过的将地球表面格点化,然后将各气象要素的值进行插值运算,得到未来某一个时刻的值。

    因此实际的模型推导还需要叶笃正他们那边进行,中科院的这台104机主要是把各种数据拟合成更精确的参数而已。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

    加工成半成品?

    当然了。

    这个年代虽然科技比较落后,但终究脱离了近代史早期。

    加之计算机所也好歹是兔子们最前端的一处技术中枢,因此此时104机倒也没原始到特别凄惨的地步。

    目前104机虽然还是脱离不了解方程的局限,但它使用的算法...或者说思路其实还挺特别的:

    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覆盖了6层垂直高度,decoder只有两级。

    更关键的是....

    它的数学本底机理,出自华罗庚老爷子带领的数学研究所。

    没错。

    华罗庚。

    因此虽然依旧是暴力破解计算。

    但在数据充分的情况下,104机模拟的还算很顺利。

    就这样。

    每间隔一段时间,便有一批数据从221厂传送至计算机所。

    计算机所的操作员则对数据导入,104机用老爷车般的算力缓缓产出着结果。

    .......

    八个小时后。

    一份厚达五厘米的数据结果正式出炉。

    原本零散的大气粒子数据被归类成了各个时域的参数、风场、气压场、密度场等众多更详细的模型。

    紧接着。

    这些数据被通过加密方式传回了221厂,最终来到了叶笃正和陶诗言的手里。

    至此。

    整个气象推演也到了最后一个环节。

    那就是气象中心的......

    人力修正与推导。

    “诸位同志。”

    一处临时搭建的大型帐篷内。

    叶笃正与陶诗言看了眼面前的众多同事,彼此对视一眼,只听叶笃正说道:

    “一个星期之前,我们的计算结果很遗憾的失败了,原因是数据的量级不够,我们低估了大自然的神秘。”

    “但在今天,我们拥有了更多量级的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汇总成了我面前的这份参数文件。”

    “原本首都的竺可桢老先生提出过将这份文件交给首都气象局处理的想法,但被我拒绝了——这一次是我们221厂气象中心雪耻的机会,谁都不能和咱们抢!”

    “为此我还在厂领导面前立下了军令状,要是这次再计算失误,包括我在内,所有参与数据推导的人全都立马去畜牧副业队报道!”

    说罢。

    叶笃正环视了现场一圈,语气略微一缓,继续道:

    “当然了,如果对此有异议的同志,可以现在退出接下来的计算任务。”

    “退出后的成员可以继续在气象中心工作,毕竟基地不可能完全放弃这么一个部门,所以......”

    “现在想退出的同志,你们可以离开了。”

    此话说完。

    现场瞬间变得毫无声息,仿佛呼吸都凝固了。

    但在这片死寂之中。

    却没有一人从位置上站起离去。

    现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火在燃烧。

    这把火不是怒火,更不是委屈。

    而是单纯的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的冲动。

    在过去这些天里。

    虽然厂里头没有处罚他们,但气象中心的成员们多少都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