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三百二十七章 重铸胡克家族荣光,我辈义不.....欸?(8.2K)

第三百二十七章 重铸胡克家族荣光,我辈义不.....欸?(8.2K)(4/5)

这台类似爆米花机的设备从中部打开,接上电源,接着将那张纸放到了一个类似入料口的地方对整齐。

    最后......

    双手离开了操作台。

    过了大概十多秒钟。

    滋滋滋——

    设备发出了一些声响,入料口缓缓将那张纸给‘吞没’。

    与此同时。

    距离这里大概十多米的另一个展台上。

    另一架相同模样、通过一条线路与此处相连的红色机器同样开始滋滋作响。

    并且慢慢的‘吐出’了另一张纸。

    五分钟后。

    两台设备同时静止。

    西索科小跑到红色机器的位置上取回新出现的纸,赶回现场后,又从原先黑色设备的中部抽出了被‘吞下’的那张纸。

    接着他将两张纸抖平,递到艾维琳面前,得意的道:

    “看看吧。”

    艾维琳接过两张纸,与众人对比了起来。

    这两张纸上并未刻字,而是画着两个相同的十字架。

    图形简陋,但其中蕴含的信息却非同小可。

    眼见艾维琳等人的表情逐渐凝重,西索科顿时在心中暗自松了气。

    只见他胸口一挺,介绍道:

    “这是由我们牛津大学与亚历山大·贝恩先生合作研发出的一台设备,叫做传真机。”

    “它能够通过预设线路,远距离的将图像和文字传输到另外一个终端上。

    “对于消息的传递以及商业办公有着极大的帮助,势必将会改变未来通信的格局!”

    西索科的语气斩钉截铁,显然对传真机的前景笃信不已。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倒也确实没说谎。

    众所周知。

    说起近代通信手段,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电报、电话,传真、以及互联网。

    电报这玩意儿的本质虽然是电磁波传播信息,但并不代表它出现的时间是在电磁波被发现之后:

    早在1837年。

    塞缪尔·摩尔斯就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报机。

    1844年。

    他更是亲手发出了第一份50公里的电报。

    没错。

    此人就是摩尔斯电码的那个摩尔斯,不过翻译的时候经常被翻译成莫尔斯——而提及电码却是摩尔斯,导致很多人没法将二者联系在一起。

    按照正常的发展史。

    电报之后出现的是电话,由贝尔发明。

    其次才是传真。

    不过这里的顺序指的是技术被运用的顺序,而非雏形出现的时间。

    就像巴贝奇他们搞出了电脑的原型机一样,传真机的原型机同样在19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

    而且很凑巧的是。

    第一台传真机的原型机,也是在1851年的万国博览会上登场的。

    只是在功能性上连牛津的这台都远远不如。

    那台原型机只能在十五米内传输104个摩尔斯电码,所以最终被摩尔斯以侵权的理由告上了法庭,计划至此流产。

    因此从时间上来说。

    如今徐云等人在万国博览会上见到这么一架略微加强过的传真机,其实并不稀奇——毕竟在这个时间线,亚历山大·贝恩得到了剑桥大学的投资来着。

    但另一方面。

    既然说这是一架‘原型机’,那么它在功能上自然远远没有成熟。

    想到这里。

    徐云正准备开口说些什么,一旁的基尔霍夫却先他一步发声了:

    “这位西索科同学是吧......按你所说,你们的这台设备可以传输图像和文字,那为什么演示的只有这么一个简单的十字架呢?”

    “莫非是....它只是一个很简陋的雏形,远远没有达到理想化的程度?”

    “.......”

    看着一脸好奇的这个大胡子,西索科又是一愣。

    不是吧,这些人怎么不按套路走的?

    按照他原先的想法。

    此时艾维琳等人在回过神后,应该质疑的是他在造假——例如事先准备好了两张相同的纸云云。

    毕竟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传真涉及到了电信号,实在有些超前。

    然后他就可以顺势让艾维琳在纸上画个简单的标记,现场再传真一次,用事实来狠狠的打上一次脸。

    而他,西索科·胡克,则会被以优胜者的姿态记录在历史中。

    结果.......

    这些人直接越过了基本的怀疑,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