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光子纠缠?”
小道边上。
听到潘院士嘴中冒出的这个词,徐云的瞳孔顿时一缩,极其少见的失身道:
“潘导,十五光子?量信实验室的技术储备已经达到这种地步了吗?”
光子纠缠,是量子信息处理基本能力的一项核心指标,操纵的纠缠光子数目越多,量子信息处理能力就会指数级增长。
这玩意儿有个学术名称,叫做多光子纠缠态,涉及到了量子隐形传态的概念。
如果听不懂这句话没关系,还有个更直白的解释:
量子隐形传态,可以当成无限微观的科幻传送阵。
对,就是那种画个圆你人站在里头,然后一阵绿光后你就传到了另一个地方的传送阵。
它的原理就是通过光子的纠缠关系,在经典信道——也就是符合相对论的前提下,将比特信息给凭空传送到另一个位置。
一个人或者某件可以视作无数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物,因此只要技术足够完善,理论上是可以把一个人分解→传送→再组合的。
当然了。
量子隐形传态只能说是传送阵的雏形,离真正具备宏观物体传送能力的传送阵,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路要走呢。
12克碳原子是1摩尔,即6.023*10^23个。
人的体重如果是60公斤,假设全部都是由碳原子组成,那么就大约有5000摩尔的原子,也就是3*10^27个。
描述一个原子的状态按十个自由度来算吧。
那么要描述一个人,就需要10^28量级的自由度——不理解自由度概念的鲜为人同学们可以把这个词换成钱,而现在前沿具备的不过是传送十五个自由度的光子而已。
假设不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并且研究方向没问题,人类可能要800年后才会具备符合标准认知的传送阵。
不过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技术奇点论,认为2075年就会达到技术奇点,目前这种观点的讨论非常激烈并且尖锐,莉莉的脑子都快打出来了。
目前全球范围内,五光子、六光子、八光子以及十光子的纠缠都是潘院士团队首次完成的。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光子纠缠这玩意可不是某手游那种所谓‘世界冠军杯’、实则只有本土在参与的自娱自乐的研究。这项目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实验室中,都占据了不小的研究资源。
比如Alexei Kitaev、John Martinis,还有2006年狄拉克奖得主奥地利物理学家Peter Zoller,都带领着这方面的研究团队。
咱们国家管它叫做量子计算优越性,鹰酱那边则叫做量子霸权,领头的是赫赫有名的咕鸽。
眼下潘院士团队即将展开十五光子纠缠的实验,怎能令徐云不激动?
作为一位上辈子物理行业的从业人员,近乎下意识的,他便想答应潘院士的邀请。
不过话快出口之际,却被他生生的停住了。
原因无他,只因此时的自己实在不适合去加入这种团队。
眼下四代吡虫啉的技术壁垒已然突破,五代成品就在前方,无论是研究成果的专利转化,还是后续论文甚至商用衍生,都不容许自己此时脱身。
更别说还有那个神秘的幽闭空间,徐云有种预感,下一次的副本开启或许不会很远了。
无论届时开启的是1665副本还是其他新的时空,徐云只要完成相关任务,回归时必然会得到全新的奖励。
若是自己加入潘帅团队,短期内几乎没可能脱身外出,后续的进度可能会受到极大的钳制。
因此内心一番纠缠过后,徐云简单的将自己在做的课题与潘院士描述了一遍,歉意的道:
“潘导,这次我可能没办法加入您的团队了。”
“第五代吡虫啉啊......这倒也是个不错的研究方向。”
潘院士听完徐云这番话,微微颔首,也没太过坚持:
“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强求你了,暂时放你小子一马吧,田老倒是收了个好徒弟。”
田志刚今年66岁,潘院士则是70年生人,因此倒也称得起一声田老。
接着徐云又简单的与潘院士交谈了几句,二人便就此分开,各自离去了。
看着往相反方向走的潘帅,徐云心中忽然冒出了另一股预感: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自己恐怕都见不到潘帅了。
随后徐云平复了一番心态,转身继续朝西区AED走去。
AED在百科上一般指自动体外除颤器,但在科大校园里,AED指代的则是科大图书馆的西馆区。
科大AED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