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骗了康熙 > 第525章 大人物扎了堆

第525章 大人物扎了堆(1/2)

    热河行宫里。
    烟雨楼外,下着蒙蒙细雨,康熙手拿折扇,指着迷雾般的竹林,感叹道:“如画之江山,竟然为我大清所得,实在是我满洲祖上积德啊。”
    老皇帝等着玉柱捧哏,玉柱却偏偏不乐意吱声。
    确实,老皇帝丝毫也没有说错,明朝的汉人不给力啊!
    前明那可是人口过亿的庞大帝国,竟然被十万八旗兵占了天下,诚属皇汉之耻也!
    当然了,鞑清一直宣扬的是,大清是替大明复仇的政权。
    鞑清的说法,颇具有欺骗性!
    依据史实,大明朝实亡于李闯之手,这是确定无疑的。
    只是,崇祯宁可全家死在京城里,也不肯放太子南下,他显然是怕唐肃宗取代唐玄宗的旧事。
    这就属于典型的因私利,而害国家的大谬也!???
    此举导致的严重后果是,江南的文武官员们各取所需的拥立了好几个皇帝。
    半壁江山,竟有数君,此南明灭亡之根也。
    “柱儿,你怎么有点闷闷不乐?”老皇帝察觉到玉柱的兴致不高,情绪不佳,便格外的关心。
    “如画的江山,却天天下雨,潮气袭人,泳池也不能进了,唉,甚不喜也。”玉柱看似感叹天气的不佳,实际上,心里却异常惋惜。
    若是木匠皇帝多活十几年,大明朝在魏公公的手上,绝无可能缺辽饷,野猪皮也就不可能入关了。
    老皇帝听了玉柱的抱怨,哈哈一笑,说:“你已有七子三女,该知足了。”
    外人只知道,玉柱共有六子二女,并不知道雪薇的存在。
    福彭是从外边抱回去的野种,连生母是谁搞不清楚,大家都不怎么认。
    康熙自然知道,除了福彭之外,玉柱还有个混血女儿,一直在府外无法归家。
    雪薇混血得太厉害了,一看就知道是洋婆子所生。
    此时的洋人,并不是鸦片战争之后,打得大清满地找牙的那帮洋人。
    这個时代的大清君臣,没谁瞧得起洋人,一直蔑称为西夷或是西蛮。
    不然的话,以玉柱的盛宠,康熙龙心大悦之时,或许就松了口,允她认祖归宗。
    乾隆帝接见马嘎尔尼的时候,大清和带英的官员,还为是否行跪礼,有过激烈的争论。
    我天朝上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为什么要同你们进行贸易交流?
    这是乾隆轻蔑的反问。
    然而,在传记中,马嘎尔尼毫不掩饰地写道:他们毫无科学知识,他们对于先进的技术毫无兴趣。皇帝大臣个个无知又高傲自满,而他们的士兵也只是一群拿着棍棒刀剑的农民,懒散而毫无纪律……我敢断定,他们根本不适合打仗,那怕是欧洲一个小国也能够将其征服。
    “你小子真无趣儿,还是李光地明白朕的心思。”老皇帝十分不悦的数落玉柱。
    李光地就非常善于窥测圣心,老皇帝的藏头话,全都听得懂。
    只是,玉柱的态度异常端正。不争辩,不解释,只是竖起耳朵,聆听教诲,却坚决不改。
    兵权在握,也就足够了,要的太多了,很容易扯着蛋。
    在诗词的方面,玉柱也确实没有捷才。
    更重要的是,他不想处处拔尖,而故意藏了拙。
    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那可是旗人里边难得的文武全才。
    结果,纳兰容若在老皇帝的折腾下,郁郁寡欢的早逝了。
    巧合的是,在老皇帝的身边,张廷玉也是个没有捷才的家伙。他以办实事出名,而不图诗词颂圣的虚名。
    老皇帝有些扫兴,摆了摆手,把玉柱撵走了。
    玉柱回到衡枢精舍里,迎面就见张廷玉正在奋笔疾书。
    桐城张家,自从张衡臣被乾隆帝折腾得几年不敢说半句话后,从此一蹶不振。
    佟佳氏,自从隆科多和鄂伦岱,分别被雍正整死之后,也被打入混吃等死的行列。
    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啊,大致脉理相通也。
    既然老皇帝发了话,凡是和户部相关的折子,先由张廷玉预作处置,再交给玉柱审阅。
    玉柱心里门儿清,这其实是老皇帝倦政的偷懒表现。
    各地要银子的折子最多。
    涉及到银子的事儿,又最容易扯皮吵架。
    老皇帝毕竟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哪能每个折子都仔细的研究清楚呢?
    这就需要玉柱的支持了。
    玉柱在南书房里,只实心办差,从不多话,更不揽权,这就颇能赢得老皇帝的好感。
    人在中枢之中,按照有律依律,无律循例的原则,查档案才是顺利办差的基本功。
    现在,玉柱的手下,有了十八个笔帖式的协助,很多以前被胥吏们掌握的独门诀窍,不攻自破。
    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