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骗了康熙 > 第415章 手足相杀

第415章 手足相杀(1/2)

    以前,玉柱是从基层做起的官员。
    基层出身的官员,有个鲜明的特点:办事能力极强。
    因为,上头千根针,下边一条线。
    牧官之官,多如牛毛。
    为了体现牧官的权威性,各个衙门都会出各种各样的考核指标。
    当然了,这些考核指标之中,有些为虚,有些为实。
    其中,最厉害的是:高压线。这种高压线,轻则丢帽子,谓之:高压否决也!
    高压否决,简直就是个大杀器,在其威慑之下,很多事情都容易做过了头。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为了保住帽子,就必须想方设法的完成高压线上的各项指标。
    如今,玉柱的起点甚高,又经常和康熙待在一起,自然是站得高,看得更远了。
    通俗的说,玉柱并不是眼高手低的状元郎。
    玉柱非常了解康熙的脾气,把握朝廷真实意图的水准,少有人及。而且,他又有解决各种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老十三觉得十分头疼的问题,到了玉柱的手上,也就迎刃而解。
    信任程度且放一边,老四门下的官员们,有一个算一个,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都远不如玉柱。
    老四,崇尚实干,不喜坐而论道的空谈。
    玉柱恰好既擅空谈,又会办差,也算是另类的投其所好了吧?
    虞城的流民和乞丐,数不胜数。
    玉柱刚刚竖起招募大旗,就来了几千流民。
    洪水大灾年,朝廷钦差招抚流民,乃是天经地义之事。
    几乎在一天之间,老十三的手上,就多了五百名流民。
    按照玉柱的建议,这些流民,只有一项训练,即纪律训练。
    本质上,招募来的这些流民,都属于是临时民壮的概念。
    玉柱和老十三,都不指望他们可以上阵杀敌,只需要服从命令,做好包围工作即可。
    进攻的主力,是混编的四十多人的勇士队伍。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老十三带来的人,个个武艺超群。刀枪棍棒,他们耍的令人眼花缭乱。
    而玉柱的人,清一色的,带刺刀的燧发步枪,腰间挂着手枪,神气威武之极。
    凡事,就怕比较。
    老十三手下死士们,和玉柱的兵,站到了一块之后,还没开始进行比较,他们就已经输得体无完肤了。
    “唉,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歪歪扭扭的,成何体统?”老十三感慨万千的长声叹息。
    玉柱微微一笑,老十三的对比,其实很没道理。
    老十三的手下,全是干私活,干杂活的队伍,性质类似于保镖。
    玉柱的兵,都是上过战场,杀过人,见过血的英勇战士。
    岂能相提并论?
    玉柱和老十三,经过商议,各自有了分工。
    老十三,负责训练流民。
    身为钦差的玉柱,则借着职务之便,拖住河南的地方官们。
    和老十三想象的不同,玉柱并未搭理河南省的官员们,只是,派博启去和本地官员们,进行联络。
    从省城开封,赶过来的河南官员们,见博启有宴必赴,有请必到,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
    同样都是钦差,玉柱的分量,在河南官员们的心目中,有着与众不同的沉重分量。
    今上驾前的第一大红人,万万得罪不起,都好生伺候着!
    这是河南巡抚李锡,再三告诫大家的原话。
    喜欢说大话吹牛的博启,让河南的地方官们,产生了一个美丽的误会:玉钦差不方便收东西,便让博启出面代收。
    博启的身份,也非同小可,他是德妃的亲弟弟,老十四的亲舅舅。
    于是,短短的几天工夫,博启不仅捞了个钵满盆满,还收了好几个绝色女子。
    玉柱得知了消息后,笑着说:“大善,他捞得越狠,十三爷的大事就越容易成功。”
    “啪。”周荃抖开手里的折扇,频频点头,“据十三爷掌握的消息,黄河垮堤的幕后黑手,很可能就是河南布政使依唐阿。这位依藩台,乃是九爷的门人。唉,亲兄弟之间的手足相残呐。”
    周荃已经认定了,隐藏在依唐阿背后的黑手,名义上是老九,实际上,是老十四。
    玉柱端起茶盏,轻声一叹,说:“就冲掘堤淹了这么多百姓,我也不可能支持老十四。”
    周荃注意到,原本立于书桌旁的钱氏,突然抬起了头,看向玉柱。
    紧接着,她又低下了头,也不知道再想些什么。
    “东翁,掘堤淹民,乃罪大恶极也,绝对不能轻饶了。”周荃虽然被革去了功名,且几代人再不许参加科举,但是,胸怀天下黎民百姓的志向依旧不减。
    “近年来,皇上施政愈加的宽仁,我若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