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骗了康熙 > 第384章 一拍即合

第384章 一拍即合(1/3)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玉柱从橘子洲回到抚衙之后,便召见了长宝道的道员杨森。
    整个偏沅省,目前共分为四个道员辖区,分别是长宝道、衡永郴道、岳常道和辰靖道。
    道的地位,高于府,道的长官是道员,又称道台。
    道,大致分为四类,即:分巡道、分守道、兵备道和专管道。
    其中,分巡道隶属于按察使、分守道隶属于布政使,下边都管着府、州和县。
    值得一提的是,兵备道,除了特例之外,属于分守道或分巡道兼管本地区军事的加衔。
    至于盐法道、粮储道、茶马道、河道等,都属于专业领域的道,下边并不管府县。
    清初时期,守道和巡道,都管着知府。但是,他们的品级却和知府相同,这就多少有些尴尬了。
    长宝道,属于分守道,隶属于布政使,辖长沙和宝庆二府,兼管盐法,又兼粮储道。
    这个时代,偏沅省的地方财政税收,商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田赋和盐税。
    客观的说,长宝道员,是全省最有油水的官儿,没有之一。
    “长宝道员,卑职杨森,拜见抚台大人。”杨森进来之后,很规矩的长揖到地,行了礼。
    照官场上的规矩,四品道员见了巡抚,是没有座位的。
    “罢了,坐吧。来人,上茶。”玉柱并没有耍官威,不仅和颜悦色的赏了座,还上了茶。
    杨森知道,玉柱是三等勇毅侯。
    但是,在官场上,对着一省巡抚,却称呼对方的爵位,就相当于骂人家是个空架子爵爷。
    官场之上,称呼问题,绝非小事,而是头等大事。
    叫错了上司的称呼,轻则罢职,重则丢命。
    称呼问题,一言以蔽之,必须以最高官职来称呼上司。只有官职太小,才会刻意尊称爵位。
    若是,玉柱有“太子少保”之类的荣耀加衔,杨森再称抚台大人就是不懂规矩了,而必须改称:玉宫保。
    当然了,宫里的太监们,比较特殊。他们称玉柱为玉侯,则是另一套表示亲近之意的逻辑了。
    玉柱特意叫了杨森来见,自然是要问粮食储备的情况。
    “贵道兼管粮储,不知,各地的存粮几何?”玉柱很客气的问杨森。
    杨森赶紧起身,拱手道:“回抚台大人,因连续三年丰收之故,单是长沙府一地,便有存粮十万石。若是加上宝庆府的存粮,怕是超过了十七万石。”
    一石十斗,一斗十升,一升约为一斤八两。
    湖南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玉柱心算了一下,这十七万石粮食,大约三千零六十万斤稻米。
    这个时代,非战时的绿营兵,每天仅吃两顿饭。即早饭和晚饭,不吃午饭。
    出兵在外,则为一天三顿饭。
    由于少荤腥的缘故,士兵们的饭量普遍偏大,一天大约需要消耗四斤粮食。
    若是出兵一万,一天就是四万斤粮食。
    不过,这仅仅是士兵的消耗量罢了。
    路上的运输损耗,视路途的远近,大致为五到三十倍不等。
    从长沙到镇筸城(凤凰古城),大约七百多里地。
    以玉柱在西北带兵出击的经验,结合无官不贪的现状,路上的运输,至少是十倍的损耗。
    也就是说,从长沙运出十石粮食,到镇筸城的时候,官兵们能吃到嘴巴里的粮食,仅有一石而已。
    当然了,玉柱已经脱离了军事爱好者的粗浅水平,进阶到了发烧友的程度。
    “贵道,若是能走水路运输粮食,尽可能的接近镇筸城,那就省事多了呀。”玉柱不动声色的出了一道送命题。
    在宫里的时候,玉柱已经和康熙,商定了作战方略,尽可能的走水路运兵运粮。
    只是,由于军事舆图的绘制技术,严重落伍于时代,偏沅省内的各个水系的走向,并无确切的答案。
    玉柱是初来乍到,不知湖南的底细,倒也情有可原。
    杨森已在湖南做了十多年的官儿,管的又是粮储之事。他应该知道,走水路运输粮食的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顺治朝时,苏湖熟,天下足。
    到了康熙四十年以后,已经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
    如今的湖广地区,已经是地道的鱼米之乡也!
    “回抚台大人,以前,本省收储粮食,大多数地方都是走的水路。比如说,从桑植宣慰司,一直到澧州,皆可利用澧江上的船只来运输粮食,再经洞庭湖运至省府。至于,岳州和常德二府,不必赘言,它们就在洞庭湖的边上,沿着湘江,可以直达省府。另外,省府以南的衡州府、永州府、桂阳州和郴州等地,皆有湘江、耒水和潇水可以通船运输粮食。”杨森说的很详细,玉柱听得津津有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