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二百零八章 不是一个级别的进度,王浩的挖角,刘云利:放弃也不错?

第二百零八章 不是一个级别的进度,王浩的挖角,刘云利:放弃也不错?(3/4)

和交流重力场存在直接关系。
    另外,也肯定和超导的形成直接相关。
    那么问题来了。
    “在正常的通电导体中,会不会存在微观形态呢?”
    “微观形态被挤压形成拓扑相变,从而激发了特殊的超导状态,正常来讲,普通的导体通电状态也应该存在微观形态,只不过没有被‘湮灭’挤破而已?”
    “另外,一些非导体在超低温情况下也可以激活超导特殊状态,两者又有什么不同呢?”
    这些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王浩自己做研究还是有些头疼的,因为他并不是一个拓扑学的专家,他也希望能其他人能够给出意见,而不是只靠自己去研究。
    比如,遇到复杂性理论问题时,他就可以去找罗大勇。
    罗大勇能提供很有参考性的意见,并且在看待某个问题时,也能够提出其他思路的想法。
    毕竟,术业有专攻。
    他一个人无法覆盖所有领域的知识。
    王浩仔细想了想,忽然想起了一个人,他和对方只是说过几句话,后来就没有再联系过了。
    他赶紧给邱成文打电话。
    邱成文正坐在办公室里,接到了王浩的电话有些疑惑。
    他按下接听键,就听王浩说道,“你们中心,有个姓林的,做拓扑方向研究的学者,我上次和他说过话,能不能给个联系方式,我有问题要咨询。”
    邱成文听了有些意外,但他知道王浩说的是谁,因为做拓扑学研究的学者很少。
    他查了一下就把电话发了过去,心里还想着‘应该让中心的学者和王浩多交流,也让王浩看看数学中心的实力,也许他会改变主意,会考虑来水木大学工作。’
    王浩拿到电话以后,就直接打了过去。
    林伯涵的年纪只有二十九岁,是水木大学的留校博士,毕业后在数学科学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从事几何拓扑的研究工作。
    在数学科学中心,他就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学者。
    此时他正和同事讨论一个问题,看到一个未知号码有些犹豫,想了想还是接了电话,就听对面说道,“林博士,还记得莪吗?我是王浩。”
    “王教授!”
    林伯涵甚至惊讶的喊出声,发现同事惊讶的眼神,赶紧走到一边接电话,“王教授,你给我打电话是?”
    王浩很直接的说道,“我是想问你,有没有兴趣来西海大学工作。”
    “这个……”
    “我手里有一个重大项目,想找一个拓扑学的专家一起做研究。你放心吧,林教授,你来,可以在梅森数实验室担任研究员。”
    “只要你来这边,我保证你的经费,不管你自己的研究,还是其他研究,经费是管够的。”
    王浩很直白的进行挖角。
    林伯涵愣了好半天,他完全没想到自己会被王浩挖角,而且王浩还很直接的说,挖他过去一起进行重大研究。
    另外,经费管够!
    这个条件根本无法拒绝,他本来就是一个‘北-漂’,首都并不是家乡城市,对于他来说,在哪里工作都是一样的。
    如果能够去西海大学,就可以和世界最顶级的数学家一起工作,还能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同时,还可以直接签到稳定的工作合同。
    反过来说,继续留在水木大学,想要转正提升到副研究员、副教授,至少都需要几年时间。
    林伯涵想不出拒绝的理由,他还是没有当即同意下来,只是说考虑一下很快给答复。
    然后他就去了询问了一下博士后离职的问题。
    那当然是很简单的。
    因为他只是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没有和学校签订正式的工作协议,想跳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
    两周后。
    上一次的实验总结、分析已经全部完,王浩已完成了理论的完善工作,准备进行下一个实验了。
    刘云利三人并没有完全理解王浩所做的数学分析工作,但他们对于研究整体有了把控,知道具体是怎么做的分析,也和实验设计联系在一起。
    因为马上要准备新的实验,他们甚至还一起进行了讨论研究,认为新的实验肯定和材料验证有关。
    这是研究的主方向。
    在把交流重力的场力强度提升到一定程度后,正常来讲后续就到了材料验证的阶段。
    简单来说,就是同样的实验,把超导材料进行更换,研究各种不同的超导材料,制造出的交流重力场强度区别。
    三个人都认为方向肯定是固定的,他们也以此进行了论证,就是为了提前对实验会议进行准备。
    他们希望能够在会议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也等于是和王浩一起进行实验设计了。
    他们的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为人师表(高干)